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 摈:排斥,抵御
D.当寇之韩、魏 佐:协助、辅佐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

A.秦兵未出,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彼秦者将何 洎牧以谗诛,邯郸
C.五倍之地    不赂者赂者丧
D.而乃贪疆场尺寸利    子孙视不甚惜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A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②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考点】散文一般实词
【答案】B;A;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21:30:2组卷:7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带“之”字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字分类,哪一项正确(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发布:2024/12/31 23:30:1组卷:80引用:9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