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① 。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往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在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就不太② 的小河沟里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需要有厕所。明知别人要在这河里洗衣洗菜,却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边种小河是公家的。
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都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③ 而没有义务了。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干净。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谁看不惯,雅就得白服侍人,半声谢意都得不到。于是就像格兰亨姆的公律,坏钱驱逐好钱一般,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心驱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俗语是熟语的一种,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请从下面两则俗语中任选一则,将其比喻义补充完整,并简要分析。
①打破砂锅问到底
②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1)①信条(金科玉律) ②畅通 ③权利
(2)①本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城里人”也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态度;②强化了表达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对于中国人所具有的“私”的毛病的态度,引起读者的思考。
(3)示例1: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由于“璺”与“问”同音,且砂锅破裂时,裂纹会直接延伸到底部,这和追究事情的根底有相似性,故用砂锅打碎裂开到底的状态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的过程。
示例2: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也指在一定关系的帮助下,自己可以不劳而获。树荫可以遮蔽阳光,人们依靠树荫即可躲避暑热,这和依靠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力量获取利益有相似性,故用在大树下避暑乘凉的状态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或在一定关系的帮助下,自己可以不劳而获。
(2)①本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城里人”也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态度;②强化了表达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对于中国人所具有的“私”的毛病的态度,引起读者的思考。
(3)示例1: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由于“璺”与“问”同音,且砂锅破裂时,裂纹会直接延伸到底部,这和追究事情的根底有相似性,故用砂锅打碎裂开到底的状态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的过程。
示例2: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也指在一定关系的帮助下,自己可以不劳而获。树荫可以遮蔽阳光,人们依靠树荫即可躲避暑热,这和依靠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力量获取利益有相似性,故用在大树下避暑乘凉的状态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或在一定关系的帮助下,自己可以不劳而获。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 8:0:9组卷:7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 ,“偏毫厘不敢安”的____,“千万锤成一器”的单越追求……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如此一流的技艺,源自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源自从一天到一生的心无旁骜,___着沉潜专注背后的钻劲和匠心。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高超娴熟的技能,精雕细刻的理念,终要落实于奋发进取的干劲。“十三五”时期,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号”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 ……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______,离不开工匠们接续奋斗的实干,刻印着劳动者远望苍穹、探索深海、焊花闪烁、刀锋起舞的身影。发布:2025/1/1 3:30:1组卷:24引用:4难度:0.7 -
2.依次填入画横线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 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作品。
(2)清晨,散步在桃花湖畔,阵阵 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发布:2025/1/3 1:0:5组卷:3引用:0难度:0.8 -
3.依次填入画横线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 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作品。
(2)清晨,散步在桃花湖畔,阵阵 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发布:2025/1/3 1:0:5组卷:4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