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小刚同学在实验中获得以下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
(1)上述两个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溶剂种类、温度溶剂种类、温度因素有关。
(二)感受古法制盐
《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
步骤1 将黄卤(所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钡)和黑卤(所含杂质主要为硫酸镁)按比例混合后过滤;
步骤2 滤液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
步骤3 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回答下列问题:
(2)步骤1中,两种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MgSO4=BaSO4↓+MgCl2BaCl2+MgSO4=BaSO4↓+MgCl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复分解反应。
(3)步骤2中,“敞口熬盐”与 蒸发结晶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
(4)步骤3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下列物质中的 BB(填标号)。
A.蒸馏水
B.饱和NaCl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饱和BaCl2溶液
(5)检验步骤3得到的“精品盐”中杂质是否除尽,可采取的方法是:取少量盐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杂质已除尽取少量盐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杂质已除尽,证明“精品盐”中的杂质已除尽。
(6)将30kg含10%NaCl的黄卤和20kg含15%NaCl的黑卤混合,经“敞锅熬盐”制得的粗盐中NaCl的质量最多为 66kg。
【答案】溶剂种类、温度;BaCl2+MgSO4=BaSO4↓+MgCl2;复分解;蒸发结晶;B;取少量盐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杂质已除尽;6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8:0:8组卷:43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5:30:1组卷:739引用:8难度:0.5 -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6:0:1组卷:136引用:3难度:0.7 -
3.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①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
②食用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乳浊液.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筷是利用
③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悬浊液.除去悬浊液中难溶性的面粉可用的操作方法是
(2)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A.盐酸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形成溶液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品红溶液是红色的,放入活性炭可使红色褪去,这利用活性炭的
③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将a溶液从t2℃时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3)溶液的变化
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通电
(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H2↑+Cl2↑)
A.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增大
C.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如图2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仪器a的名称
②操作A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③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④操作 C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⑤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发布:2025/1/1 8:0:2组卷:5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