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ㅤ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ㅤ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请给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霜重鼓寒声不起 zhòngzhòng
②入则无法家拂bìbì
(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A
A.衡于虑/殚精竭虑
B.空乏其身/空谷传响
C.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D.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4)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 雁门太守行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事例(典故) | 最后两句用了① 燕昭王在易水筑台纳贤 燕昭王在易水筑台纳贤 的典故。 |
第1段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贤人的事例。 |
情感(道理) | 抒发了②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 。 |
说明了③ 人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后才能成就大事 人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后才能成就大事 的道理。 |
【答案】zhòng;bì;A;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燕昭王在易水筑台纳贤;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人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后才能成就大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8 8:0:9组卷: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6引用:4难度:0.8 -
3.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