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关于容貌焦虑:不完美,无所畏ㅤㅤ①又是开学季,又有不少大学新生上演“开学容貌焦虑”,社交网络上关于“大一新生如何变美”之类的视频又“体贴”地涌现。只是,越“体贴”,越焦虑。早在2021年,中青校媒对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进行容貌焦虑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ㅤㅤ②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容貌焦虑是正常的,它体现个体对美的追求,与个体的审美感相关,而个体的审美感是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ㅤㅤ③但过度的焦虑不仅会造成审美观的扭曲,还会影响身心健康。比如,有人为了追求瘦而在进食后催吐,有人因过度节食而患上神经性厌食症,有人追求“极端美”去做“精灵耳”“颅顶增高”“小腿神经切除”之类的另类整容手术。凡此种种,都是以健康换美貌。
ㅤㅤ④“爱美”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可为什么这个时代格外夸大颜值的重要,以致让人为此焦虑?是什么力量在助推容貌焦虑呢?
ㅤㅤ⑤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形象比文字能更快地吸人眼球。为了流量,互联网制造容貌偶像,“饭圈”文化又将这些偶像推到顶流,青少年一代宣称“颜值即正义”;小视频直播的火爆,让一批不一定具备相应修养、知识、品行等内在素养却拥有高颜值、网红脸的博主一夜爆红,日进万金,这样的现象放大了容貌的重要性;医美行业快速发展,医美市场急速开拓,“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为美而生”这些医美机构的宣传广告挂在许多居民楼的电梯间,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普通人的容貌焦虑;甚至某超市将由小到大的衣服尺码“S、M、L、XL、XXL”分别比喻为“瘦、美、烂、稀烂、稀巴烂”,以此噱头招揽顾客。人们一边被焦虑一边制造焦虑。
ㅤㅤ⑥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那么我们该如何积极应对当下这个看脸的时代呢?
ㅤㅤ⑦渴望遇见更好的自己的你,不要让自己困于“提升颜值”这一个纬度中。我们要学会接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情绪,善待自己的爱美之心;要学会发现他人的美、学会发现心灵的美、生活的美,这比一味地将眼光聚焦于自身容貌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我们还需要接纳自己身上的不完美,一个人只有由衷地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力量接纳这个世界的美好,拥有一颗善良、坚定而温暖的心。
ㅤㅤ⑧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奇葩说》辩手詹青云,乍一看她,貌不惊人、瘦瘦弱弱,可一旦开口讲话,她整个人就闪闪发光,那是无论用什么化妆品或美颜滤镜都无法表现出来的人格光芒,那光芒与智慧、格局、从容相关。对她的魅力,有一个高赞的评论,“有内涵的魅力很可怕,我被征服的时候,以前的审美都不算作美了”,表达了内在魅力的力量。
ㅤㅤ⑨如果把眼光稍稍放长远一点,你会知道所谓的“盛世美颜”终将随时间而流逝,而那内在的魅力会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并历久弥芳。
(1)关于容貌焦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C

A.在全民看脸的大环境下,网络媒体对如何变美的出谋划策并不能缓解大学新生的焦虑情绪。
B.有的人为了缓解容貌焦虑而去做危险的美容手术,这种不理智的做法表现了审美观的扭曲。
C.心理学认为容貌焦虑是正常现象,通过手术让自己变美以增强未来竞争力的行为是明智的。
D.爱美之心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时代的人都爱美,所以对于自己适度的容貌焦虑,应该坦然接受。
(2)关于社会上制造容貌焦虑的乱象,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B

A.互联网为了吸引流量,制造容貌偶像,让一代青少年信奉“颜值即正义”。
B.小视频直播中高颜值的主播大受欢迎,有着内在素养的主播却受到冷落。
C.医美机构为了增加营业收入,大力宣传美丽者才有幸福人生之类的观念。
D.商家为了招揽生意,称衣服尺码越小的人越美,衣服尺码越大的人越丑。
(3)请从个人的角度,说说怎么做才能有效缓解容貌焦虑。
①学会接纳自己爱美的情绪(善待自己的爱美之心)。②学会发现生活中自己容貌之外的美(他人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③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④提升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内涵”或“使自己具备内在的魅力”)。
①学会接纳自己爱美的情绪(善待自己的爱美之心)。②学会发现生活中自己容貌之外的美(他人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③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④提升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内涵”或“使自己具备内在的魅力”)。

【答案】C;B;①学会接纳自己爱美的情绪(善待自己的爱美之心)。②学会发现生活中自己容貌之外的美(他人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③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④提升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内涵”或“使自己具备内在的魅力”)。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4 10:0:9组卷:1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弘扬好学之风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义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从而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19引用:2难度:0.4
  •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尝试错误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50引用:4难度:0.8
  • 3.阅读《自尊》一文,回答问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4)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6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