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理念】
材料一:2020年3月30日,正在浙江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安吉县余村,在这里他见到了和十五年前不一样的余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生活富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严重。2003年,余村陆续关停厂矿,发展一度迷茫。2005年,习近平到村考察后,余村重新制定发展规划,二度创业再出发。
今天的余村秀竹连绵,四季常青,已完美蜕变为国家4A级景区。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在此安家落户,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蓬勃发展。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愿景。
(1)余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材料二: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城开启十年禁渔令。面对禁渔,不同的渔民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2)运用“共筑生命家园”的有关知识,谈谈两位渔民的不同选择对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2021年8月20日起,某市开始实行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生活垃圾,在要求改正的期限内不予收运,在要求改正期限结束后(改正期限不超过1天),仍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收集、运输单位可拒绝收运。
(3)社会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为落实这一工作机制,作为青少年的你打算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答案】(1)①余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关停矿山、水泥厂”;②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③“余村依托′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开农家乐、民宿,办漂流”,开发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建设;④重视余村生态文明建设,从一个污染村,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
(2)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为开放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类开放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对自然一味索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学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向身边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发现身边的人随意丢弃垃圾时坚决制止。
(2)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为开放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类开放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对自然一味索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学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向身边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发现身边的人随意丢弃垃圾时坚决制止。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7 8:0:9组卷:1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据统计,环境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表明( )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15引用:13难度:0.9 -
2.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全球首个实现了碳中和的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它是全球首个采用此技术的场馆。这一技术( )
发布:2024/12/28 3: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对如表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 )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2019年12月1日,中央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24/12/31 8:0:33组卷:10引用:3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