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之前,2022年5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司法力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切实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1)结合材料一,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谈谈如何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材料二 广场舞喧嚣、机动车“炸街”、酒吧扰民等,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施行,成为防噪、降噪、治噪的有力武器。
第六十条 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第六十一条 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小赵认为,要有效防治生活中的噪声污染,光有法律不够,公德意识也得跟上。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赵的观点加以评析。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加强自律,减少噪声污染?

【答案】(1)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民自觉守法用法。
(2)①小赵的观点是正确的。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③因此,防治噪声污染,既要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还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
(3)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在公共场合使用耳机接打电话;尽量避开周围人睡眠、休息时段发出响声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1 4:0:1组卷:41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写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强调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这表明(  )
    ①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
    ③我国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发布:2024/12/28 1:0:5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2.回望中国的法治进程,立法、执法、司法等各方面让我们见证了“中国之治”,这体现了我国(  )
    ①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
    ②坚持依法行政,彻底消除腐败
    ③坚持厉行法治,营造法治环境
    ④法治优于德治,保证公平正义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引用:5难度:0.7
  •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法之前提”,这句话强调了(  )

    发布:2024/12/28 1:0:5组卷:3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