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鲁亮侪
袁枚(清)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 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 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 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
      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 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注】①白下:南京旧时别称。②雷,同“溜”,檐沟。③三藩:清初,明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继茂为靖南王,称作“三藩”。④貂蝉:冠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余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 谒:拜见
B.清河道鲁之裕 白:报告
C.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 睨:斜着眼看
D.鲁不,走出 谢:表达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D

A.白须彪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问云何/以所为,求若所欲
C.公何/夫天者,人始也
D.则裕再往取印未迟/物与我皆无尽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B
B

A.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B.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D.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4)下列语句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C

A.“己未冬”中的“己未”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这句的意思是“己未年的冬天”。
B.“甫下车而库亏何耶”中的“下车”的意思就是“官员刚刚到一个地方上任”。
C.“田公南向坐”和《鸿门宴》“亚父南向坐”,田公和亚父坐的都是最尊贵的位子。
D.“鲁免冠前叩首”中“叩首”是古人一种较隆重的礼节,意思是“以头叩地”。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C

A.文章主要是借葛闻桥之口讲述主人公鲁亮侪的生平事迹,最后一段用简笔补充交代鲁“武艺奇绝”的原因。
B.首段中“心异之,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后文的关键,二十年后在南京又谈到鲁亮侪,这才引出葛闻桥的介绍。
C.“掷印”“厉声”“竟怒马驰去”等细节把鲁亮侪对李令的愤怒描写得很生动,将鲁亮侪的形象塑造得有声有色。
D.作者选材极有特点,主要记叙鲁亮侪生平几件事,并没有过多渲染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力量。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②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
③中牟令竞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人公鲁亮侪“奇”在何处?

【答案】D;D;B;C;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0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发布:2025/1/1 4:30:2组卷:2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钧,字元播,姓崔氏。系出于魏相琰,至唐,世有显人,天下望族。
          凡出仕四十有四年,终始一节。公为人温厚靖深,喜愠不见于色。少读书,以功名自任,不苟于吏事。初宰武安州,既以整办称矣。时深、冀水潦,民流移于武安者以千数。诱说豪右,出粟平其直,籍贫民,使得,而公自临视之。至秋大熟,迄无殍踣[1]。黄发垂髫,扶携而归,皆曰:“活我者崔公也。”武安之民,纪公善政闻于朝,愿再留三年,诣阙下者五百余人。时惊异之。其后出守,专以清净不扰为政,务在举大纲,略细故,吏民立教,期于无犯。崇宁中,有诏天下建置佛祠。公时为遂宁守,奉诏矍然曰:“此地,上始封之国,可使不先他郡乎?然民不可劳也。”乃因城南废寺,庀[2]材治具,躬自督视,鼓舞吏民,不逾月而告成。民视轮奂之鼎新,初不知追胥之扰也。请改转运副使。河东地瘠民贫,漕挽岁常不足。公曰:“民不可取也。”乃尽索诸郡贡赋山泽之籍,与廪吏养兵储边之费,计入以为出;罢不急之务,讲在官之利,宽恤民力。明年,廥 [3]皆盈。
          推毂士类,率先寒素。掾属有故人子,以其父书求荐章,置金函中。公举之有物,谢而却之,然卒加荐引。人以此多公笃于故旧,而能掩人之私也。公弟名龠,字符量,布衣,从公南北,友爱未尝相舍。大礼[4]恩当任子,舍其以先龠,朝廷不从。谓龠曰:“吾弟未禄仕,吾无以见先君。”既得归,乃谢事,以恩授龠。命下两月而公卒。呜呼!可谓君子哉若人也。
          公风姿秀整,气温而色庄,口不论臧否,言不及世故。平生无他嗜好,唯喜藏书,蓄古器,倾家贤以求之不惮。善作诗,传于士大夫之间,编集于家二十卷。又自取唐史,撰次其人物之美者,各为诗以纪之。
          乃状其行事,以告当世君子。
    (取材于苏过《河东提刑崔公行状》)注释:[1]踣(bó):倒毙。[2]庀(pǐ):具备,备办。[3]廥(kuài):仓库。[4]大礼:宋代补荫制度规定,凡朝廷行郊祀之类大典,官吏可举荐其亲属为官。以崔钧的职级,只能荫及其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贫民,使得   市,这里是“买”的意思,与《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意思相同。
    B.民视轮奂之鼎新 轮,高大;奂,众多、盛大。与成语“美轮美奂”中的“轮”“奂”意思相同。
    C.舍其以先龠 息,这里是“儿子”的意思,与《陈情表》“晚有儿息”中的“息”意思相同。
    D.口不论臧否,言不及世故 臧否,这里是“贬低”的意思,与《出师表》“陟罚臧否”中的“臧否”意思相同。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世有显人,天下望族 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B.吏民立教 赢而不助五国也
    C.乃城南废寺 之以饥馑
    D.撰次其人物美者 铿然有声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以整办称矣 就已经因为政事处理得当被世人称颂了
    B.初不知追胥之扰也 起初并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受到公差的侵扰
    C.推毂士类,率先寒素 推举读书人,为寒门学子做出表率
    D.可谓君子哉若人也 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君子啊
    (4)文中第三段写“笑谢而却之”“叹谓龠曰”,其中的“笑”与“叹”分别体现了崔公怎样的心理活动?
    (5)作者说崔公为政“清净不扰”,第二段中哪些事例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30:2组卷:7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以知音为雅乐郎,中平五年,疾去官。州郡司徒礼辟,以世乱奔荆州。荆州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夔谏曰:“今将军号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纳其言而止。后表子琮降太祖,太祖以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长。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黄初中,为太乐令、协律都尉。汉铸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为时贵人见知。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颇拒捍夔。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文帝爱待玉,又尝令夔与左骧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由是帝意不悦。后因他事系夔,使骧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弟子河南邵登、张泰、桑馥,各至太乐丞,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自左延年等虽妙于音,成善郑声,其好古存正莫及夔。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B.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C.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D.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有管理人民之意。文中的“牧”指古代的一种官名,荆州牧为荆州当时的最高官员。
    B.“丝竹”指管弦乐器,与《琵琶行》中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丝竹”意义相同。
    C.太祖,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即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
    D.教习,古代的一种学官,“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主掌课试之事。文中的“教习”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夔调制好雅乐后,没有满足荆州牧刘表想在庭院中观赏的要求,反而说服刘表停止了这场不合时宜的演奏。
    B.杜夔聪明智慧,超过常人,在艺术领域水平颇高。于他而言,管弦乐器,音乐舞蹈,没有不擅长的。
    C.魏文帝曹丕爱惜柴玉,曾经命令杜夔等人在宾客之中吹笙弹琴,杜夔当时面有难色。魏文帝对此不高兴。
    D.左延年等人虽然也精通音乐,但都只擅长郑声一类的俗乐,他们在爱好古乐保存正声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杜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军号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
    ②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
    (5)杜夔除了在音乐上的造诣,还有哪些个性令人称道?请简要概括。

    发布:2025/1/1 4:30:2组卷:5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