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残缺的馒头ㅤㅤ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ㅤㅤ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展开决战。
ㅤㅤ③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ㅤㅤ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ㅤㅤ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地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ㅤㅤ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ㅤㅤ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
ㅤㅤ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ㅤㅤ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
ㅤㅤ⑩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ㅤㅤ⑪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ㅤㅤ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ㅤㅤ⑬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ㅤㅤ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ㅤㅤ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ㅤㅤ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ㅤㅤ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ㅤㅤ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ㅤㅤ⑲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能确定,请你帮帮他。(每空不超过12字)
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饥民还粮补路,车辆继续前行→大胡子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大胡子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
(2)小沛同学关注到了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文中画横线句子是 神态、语言、动作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外貌、动作、神态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
(3)小沛同学关注了选文的体裁是小说,读小说,应关注 情节情节和 环境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人物众多,一些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鲜明,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人物:尤小翠尤小翠(限填一人)
人物形象:善良、可爱、懂事明理、勇于承受痛苦善良、可爱、懂事明理、勇于承受痛苦(填词语,至少1个)
相关情节:尤小翠饱受战争之苦,忍饥挨饿得馒头,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率先还粮补路,可见其善良、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令人敬佩。尤小翠饱受战争之苦,忍饥挨饿得馒头,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率先还粮补路,可见其善良、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令人敬佩。(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
(4)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析了这两次跪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是 ACAC;第二次是 BDBD,请你分别选出正确分析(两处均为多选)
A.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
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
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
E.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跪下乞求上苍能保佑我军打败鬼子。
(5)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很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小说结尾的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禅城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小说结尾的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禅城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
【答案】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大胡子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神态、语言、动作;外貌、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情节;环境;尤小翠;善良、可爱、懂事明理、勇于承受痛苦;尤小翠饱受战争之苦,忍饥挨饿得馒头,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率先还粮补路,可见其善良、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令人敬佩。;AC;BD;小说结尾的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禅城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8 21:0:1组卷:2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课外阅读。
ㅤㅤ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诺第留斯号潜入大西洋水底下去了。
ㅤㅤ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奇的诺第留斯号,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这样离开这海洋,像我喜欢说的,这样离开“我的大西洋”,并没有观察它的最深水层,并没有从它取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给我揭露的秘密!我的小说刚翻完第一章就从手中掉下去了,我的梦正在最美好的时候就被打断了!多少苦闷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有时看见自己跟同伴们安全逃在陆地上,有时又不顾自己的理性,希望有意外的机会,阻止尼德•兰的计划实现!我两次到客厅中去。我要看罗盘。我要看诺第雇听号的方向是不是接近或离开海岸。不,诺第留斯号总是在葡萄牙沿岸海水中行驶。它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开行。所以,这时候必须打定主意,准备逃走。我的行李并不重,只有我的笔记,没有什么别的了。至于尼摩船长,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损害,以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把我们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ㅤㅤ我自从在桑多林岛附近跟船长会见以来,就没有再看见他。在我们出走之前,是不是有机会使我再见他一面呢?
ㅤㅤ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我注意听,我是不是可以听到他在隔壁的房中走动呢。没有什么声响传到我的耳边来。
(1)“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我”为什么会感到惋惜?
(2)最后一段说:“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其中,“怕见他”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3)在人物刻画上,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发布:2025/3/12 17:30:2组卷:18引用:2难度:0.4 -
2.课外阅读。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发布:2025/3/13 5:30:3组卷:145引用:6难度:0.5 -
3.课外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ㅤㅤ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ㅤㅤ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这两段话写的是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这里是写发布:2025/3/12 19:0:1组卷:32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