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花江干流是典型的平原冲积河流,河道两岸上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上下土层的冻融时间差异明显。大顶子山枢纽工程(127°10′E,46°05′N)运行后,下游近坝段河岸崩塌现象明显增多。科研人员选取典型河段D1、D2定量分析发现,河岸崩塌与考虑冻融情况吻合。图1示意该河段位置,图2、图3分别示意D1、D2观测断面崩塌总量预测统计。图中枯水期(12月16日-3月15日),涨水期(3月16日-5月31日),洪水期(6月1日-9月30日),退水期(10月1日-12月15日)。

(1)比较D1、D2两个断面年均冲刷崩塌总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2)大顶子山枢纽工程运行后,说明大坝下游近坝段河岸崩塌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
(3)分析河岸退水期比涨水期冲刷崩塌总量大的原因。
【答案】(1)D1<D2。(受流水侧蚀作用越强,河岸越容易崩塌)D1为平直河段,侧蚀作用弱,崩塌量较小;D2为弯曲河道,凹岸受流水侵蚀强,河岸容易崩塌。
(2)松花江干流河岸上部为黏土层,下部为沙土层,容易受流水侵蚀发生崩塌;大坝形成巨大蓄水库容,下泄流速增强,对近坝段河床侵蚀(下蚀、侧蚀)增强,崩塌现象明显增多。
(3)松花江流域纬度高,土壤季节性冻融变化;涨水期(3月16日-5月31日)气温回升,表层土壤解冻早,下层土壤解冻迟;此时河流水位较低,流速较侵蚀能力较弱,下层冻土抗侵蚀能力强,支撑性好,不易崩塌。退水期(10月1日-12月15日)气温下降,表层土壤冻结早,下层土壤冻结迟;洪水期河流水位高,黏土水量大,重量大,摩擦力小;退水期河流水位降低,下层沙土未冻结,被冲刷侵蚀,上部黏土层失去支撑、崩塌。
(2)松花江干流河岸上部为黏土层,下部为沙土层,容易受流水侵蚀发生崩塌;大坝形成巨大蓄水库容,下泄流速增强,对近坝段河床侵蚀(下蚀、侧蚀)增强,崩塌现象明显增多。
(3)松花江流域纬度高,土壤季节性冻融变化;涨水期(3月16日-5月31日)气温回升,表层土壤解冻早,下层土壤解冻迟;此时河流水位较低,流速较侵蚀能力较弱,下层冻土抗侵蚀能力强,支撑性好,不易崩塌。退水期(10月1日-12月15日)气温下降,表层土壤冻结早,下层土壤冻结迟;洪水期河流水位高,黏土水量大,重量大,摩擦力小;退水期河流水位降低,下层沙土未冻结,被冲刷侵蚀,上部黏土层失去支撑、崩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5 8:0:9组卷:0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引用:4难度:0.5 -
2.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
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40引用:4难度:0.5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
(1)推测图示地区是否可能出现变质岩,并说明判断依据。
(2)甲、乙两地都为山岭,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3)简析丙地两侧泥砂岩厚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