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神舟十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载人飞行。七次飞行,人们记住了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聂海胜、刘洋等一个个飞天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英雄背后不可或缺的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总设计师黄伟芬说:“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没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无名英雄。航天员训练的所有课目都要有教员、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先试训,载人航天真的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1)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无名英雄,这些无名英雄也应该受到世人的赞美,请你为其中一类无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字数30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2)航天员除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外,还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压等特殊环境因素的严峻考验,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极限。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教员,请你向大家描述一下航天员的训练情况,字数300字左右。
(3)有人说,像黄伟芬这样的人是傻子,付出了很多心血,却不被大众熟知。你认可这种观点吗?请发表你的观点,字数300字左右。
【答案】黄伟芬颁奖词
从1970年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21年的神舟十三号,中国航天事业,从被轻视到举足轻重,我们只走了51年。荣耀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前辈为科研奉献一生,是一批又一批的航天员为了进入太空,付出无数心血努力。
今天,在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个人,开创了中国航天员训练先河,在30年的时间中,曾7次送11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王亚平……所有我们熟悉的航天员,都曾经受过她的“魔鬼式”训练。她是黄伟芬,中国航天员背后的女人。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后,航天员的选拔成为重中之重。而当时的中国还未有航天员训练的经验。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没有训练可以借鉴,没有国外的资料可以查阅……
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不敢想飞行失败带来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黄伟芬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份重担。从飞船起飞,到进入预定轨道,从宇航员出舱,再到成功返回地面。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没有数据,就自己试训;不确定试验的安全性,就自己亲自进行。一点点收集资料,一次次分析试验黄伟芬顶着巨大压力,从无到有,只用三个月,就写出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
这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更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1999年,黄伟芬作为总教头,开始对挑选出的14名航天员,进行严格训练。从1992年到2021年,这30年来,每一次中国航天员的出征,背后都少不了黄伟芬的身影。
她不爱灯光,不喜名声,只愿做一个无名英雄,在幕后陪伴航天共同成长凭着一腔热血,用平凡造就非凡。在这个注重名利的时代,黄伟芬甘愿做一名“绿叶”,将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了他人的无法比拟。
从1970年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21年的神舟十三号,中国航天事业,从被轻视到举足轻重,我们只走了51年。荣耀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前辈为科研奉献一生,是一批又一批的航天员为了进入太空,付出无数心血努力。
今天,在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个人,开创了中国航天员训练先河,在30年的时间中,曾7次送11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王亚平……所有我们熟悉的航天员,都曾经受过她的“魔鬼式”训练。她是黄伟芬,中国航天员背后的女人。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后,航天员的选拔成为重中之重。而当时的中国还未有航天员训练的经验。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没有训练可以借鉴,没有国外的资料可以查阅……
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不敢想飞行失败带来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黄伟芬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份重担。从飞船起飞,到进入预定轨道,从宇航员出舱,再到成功返回地面。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没有数据,就自己试训;不确定试验的安全性,就自己亲自进行。一点点收集资料,一次次分析试验黄伟芬顶着巨大压力,从无到有,只用三个月,就写出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
这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更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1999年,黄伟芬作为总教头,开始对挑选出的14名航天员,进行严格训练。从1992年到2021年,这30年来,每一次中国航天员的出征,背后都少不了黄伟芬的身影。
她不爱灯光,不喜名声,只愿做一个无名英雄,在幕后陪伴航天共同成长凭着一腔热血,用平凡造就非凡。在这个注重名利的时代,黄伟芬甘愿做一名“绿叶”,将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了他人的无法比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小明要求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允许他带手机进入校园。但是,他的家长担心小明带手机会影响学习,坚决不同意。为此,小明跟家长闹了矛盾,不肯上学。
(1)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你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请给小明或者他的家长写一封信,讲述你的故事。要求:叙述完整,感情真切,题目自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就“中职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园”这一话题,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题目自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论述文。
(注意:答题时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专业及姓名。)发布:2025/1/3 9:0:2组卷:6引用:1难度:0.6 -
2.在人生旅途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你,他们给你关爱、帮助、力量、勇气……特别是学校的老师,老师教你以人道,授你以书华,感你以秉性,沐你以恩泽……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也许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进行描写。
要求:①运用两种及以上描写方法;②校名、班级和人名用××代替;③200字左右。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写作。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