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23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
![]() |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16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151.课后提升。
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由于被这两座大山阻隔,愚公每次出门,都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号召 召集)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移掉呢?就算是能搬移掉它们,那些清理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我们要放到哪里去呢?”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倒到东边的海边和北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上,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跑来劝说愚公:“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 阻止)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坚持——
(3)阅读选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起因:愚公住的地方被
经过:为了搬掉两座大山,愚公
结果:愚公一家人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发布:2025/1/11 19:0:2组卷:86引用:2难度:0.5152.课后提升。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两点半,我开始登山。开始时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四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dān(担 耽)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biàn(辩 辨)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匹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1)在文中横线上选出正确的字。
(2)选文是按照
(3)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
(4)仿造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话。(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5)从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东岳泰山有什么样的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吗?发布:2025/1/11 19:0:2组卷:73引用:3难度:0.315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母亲准备出去工作的时候,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直射到地上。
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说:“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母亲虽然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顺着它向上生长。
ㅤㅤ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
柔嫩——
的确——
(3)“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的转变
(4)阅读选文,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a问题一:
b问题二:发布:2025/1/11 19:0:2组卷:32引用:1难度:0.5154.阅读。
ㅤㅤ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
提心吊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提心吊胆:
(3)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
(4)根据选文内容,发挥想象填空。
看到西门豹将巫婆与官绅头子扔下河后,老百姓有的
(5)读读选文中描写西门豹语言和行为的句子,思考: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巧妙在哪里?发布:2025/1/11 19:0:2组卷:23引用:1难度:0.8155.海上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看B.景象或样子C.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①奇观
②观潮
③乐观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句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感受自然之美。
日出前,天空还是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
(5)你喜欢海上日出吗?为什么?发布:2025/1/11 19:0:2组卷:122引用:2难度:0.1156.仿写句子。
例: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只听发布:2025/1/11 19:0:2组卷:12引用:2难度:0.8157.仿照例句,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例: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发布:2025/1/11 19:0:2组卷:23引用:2难度:0.8158.阅读现代诗,完成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尽管(jǐn jìn)
一瞬(sùn shùn)
(2)这首诗中,诗人用文字描绘出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试着给这两幅画面分别取一个名字,并完成练习。
第一幅:
画面中的景物有:
第二幅:
画面中的景物有:
(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句话运用了
(4)“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了
(5)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写日出的景象,并将画面写出动感。发布:2025/1/11 19:0:2组卷:109引用:1难度:0.615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ㅤㅤ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
①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②形容水面辽阔,水和天仿佛连在一起。
③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势巨大。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把江潮隆隆的响声比作
(3)这两个自然段,按照①
描写②方面变化的句子: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④
描写③方面变化的句子: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⑥发布:2025/1/11 19:0:2组卷:59引用:1难度:0.5160.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半明半昧:
(2)选文中有多处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置身在群星密布的场景里,你能想象一下星星是怎样的吗?填一填。作者 好像看见① 仿佛听见② 感到③ 我 ④ ⑤ ⑥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常年漂泊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发布:2025/1/11 19:0:2组卷:81引用:2难度: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