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66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
![]() |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39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24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改为“被”字句)
(2)蝙蝠到处乱撞。(改为比喻句)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19引用:1难度:0.8242.把词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精疲力竭 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混沌 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奔流不息 形容极度疲乏。 巍峨 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 滋润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96引用:1难度:0.7243.课内阅读。
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ㅤㅤ“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危机:
②通情达理:
(2)文段中画“﹏”的句子是老师对“我”说的话,老师只用了“
(3)“我”为什么怕老师改变主意?
(4)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我”真的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你会如何开导“我”呢?发布:2025/1/11 18:0:2组卷:33引用:3难度:0.72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发布:2025/1/11 18:0:2组卷:30引用:1难度:0.7245.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你感受到伴随着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了吗?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个画面,写在下面。
发布:2025/1/11 18:0:2组卷:8引用:3难度:0.7246.阅读芳草地。
左丘明失明著书 ①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②童年的左丘明由其祖父精心辅导,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刚成年时就有高深的学识。其父左丘成出任鲁国太史,后因病辞归故里,由左丘明继任鲁国左史官。
③左丘明在任时尽职尽责,严肃认真,发生之国事,务必当日记录,由于日夜操劳,常患眼疾。后来他双目失明,其子继任左史,他便带大量史料草稿回归故里。
④他身虽残志益坚,决心写一部大型史书流传后世。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而录。因他身体欠佳,著书时断时续。经几次反复修改和加工提炼,所写的书文字简约,内容丰富。历时30余年,纵贯200余年、18余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已初步定稿,简称为《左传》。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史料,还写出了历史名著《国语》,他享年百余岁,完成了该书的大半,后由其子续完。
⑤《左传》和《国语》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1)认真阅读短文,用“ ”画出描写左丘明身残志坚、编著史书非常辛苦的句子。
(2)请给文中叙述的事件标出详略。
①童年左丘明刻苦博学。
②左丘明担任史官尽职尽责。
③左丘明失明后编撰《左传》和《国语》。
(3)第④段画“ ”的句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左丘明著书时间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读过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发布:2025/1/11 18:0:2组卷:51引用:3难度:0.3247.(《蝴蝶的家》)“我”不停探索蝴蝶的家在哪里,体现了“我”求知若渴的品质。
发布:2025/1/11 18:0:2组卷:72引用:3难度:0.7248.读短文回答问题。
象都有一条长长的鼻子,它和上唇生在一起成圆筒状。非洲象的长鼻上面皱纹又多又深,很像救火用的水龙带。鼻端有两个突出的指状物。印度象的长鼻比较光滑,略有皱纹,鼻端有一个突出的指状物。象鼻除了有嗅觉外还是得力的工具,它能卷取树叶,拔起树木,搬运木材,驱除身体上的蚊蝇,又会吸水冲洗身体。吃东西时,大象用鼻子卷起食物送到嘴里,饮水时先用鼻子吸水再喷到口中。鼻端的指状物能够捡拾细叶,采摘果实。象鼻又是武器,能把野兽卷起掷到远处。
象的表皮光溜溜的不保温,又怕晒,所以它既怕热,又怕冷,象喜欢栖息在阴暗的森林里。旱季栖息在近水的密林中,雨季生活在多植物的沼泽地带。酷热的时候隐藏在森林深处,喜欢在河水中浸泡,把泥浆涂满身体,防止蚊蝇叮咬。象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两三百斤食物,喜欢吃嫩枝、嫩叶、青草、无花果、甘蔗、香蕉,有时也吃农作物如到紫、瓜类等。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
(2)概括地写出象鼻除了有嗅觉外,还有哪些作用。发布:2025/1/11 18:0:2组卷:47引用:3难度:0.124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百年树木” 回首1998年,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中国南方的长江、北方的松花江发生的特大洪水了。今天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因为这是大自然向我们人类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自然,尤其要保护原始森林,不然人类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掘坟墓!
错已铸,灾已降,为了不让我们的军民白白流血流汗,白白失去宝贵的生命,政府在抗洪救灾的紧要关头发布了扩大沿海地区的禁渔范围和禁止砍伐森林的法令。尽管这两条措施来得晚点儿,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我们放下手中的斧头,少砍树,多植树,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大自然,我想大自然也一定会给我们回报的。
说到植树,有一件小事让我感受颇深。
记得1996年秋天,我们文联的一行人到了佳木斯的小兴安岭。当地的作家朋友说要领我们去原始森林看看,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原始森林应该是
一百年!这沉甸甸的数字使我再次感到震惊。面对小兴安岭,面对洪水滔滔,面对我们的绿色植物一天天地减少,以及我们的生命在一天天地受到威胁的现实,“百年树木”这四个字,让我们警醒!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兴奋——(
(2)面对“特大洪水”这一问题,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是什么?
(3)把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4)请你用精练的语言评说一下作者的态度。发布:2025/1/11 18:0:2组卷:29引用:2难度:0.625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朵朵白花在红霞的映照下变成了红色。(改为拟人句)
(2)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所以驮着斜阳回去。(修改病句)发布:2025/1/11 18:0:2组卷:62引用:2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