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38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87 更新:2025年06月24日
  • 8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②王昌龄:盛唐诗人,写作本诗时被贬为江宁县丞。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首句中
     
    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
    (2)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9引用:1难度:0.5
  • 812.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仿写句子)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9引用:2难度:0.7
  • 813.根据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内容完成练习。
    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照样子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①游泳本领高       ②
     
         ③
     
     ④
     
         ⑤
     
           ⑥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814.阅读和理解。
          乡村往往给人以贫穷和狭小的感觉,我眼中的乡村却是一幅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的画卷。
          我尤其喜欢乡村的春天与秋天!
          春天,天刚蒙蒙亮,乡村的天空就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云雾。云雾中的那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犹如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整片海洋就掀起了金色的波浪。走近一看,一朵朵油菜花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呢。那晶莹剔透的样子好似一颗颗珍珠。几只辛勤的小蜜蜂早早地来到了油菜花丛中正嗡嗡地采着花蜜。美丽的蝴蝶也不甘落后扇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远处的山坡上那勤劳的农民伯伯正弯着腰辛勤地插秧呢!
          秋天的乡村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走进乡村你就会看见那些正在收获粮食的人们。他们有的正拿着镰刀在稻田里收割稻子;有的正提着果篮在果园里采着果子;有的高举着鱼竿在池塘边正专注地垂……秋天的乡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回味着乡村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不禁感叹道:“多美的田园风光啊!如诗如画,让人无法自拔。”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的云雾
     
    的海洋
     
    的露珠
     
    的景象
     
    地采蜜
     
    地插秧
     
    稻子
     
    果子
    (2)文章用“却”串联起对乡村的两种看法,突出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这两种看法分别是:
     
    ,“我”眼中的乡村是
     

    (3)“那晶莹剔透的样子好似一颗颗珍珠”“美丽的蝴蝶也不甘落后扇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他们有的正拿着镰刀在稻田里收割稻子;有的正提着果篮在果园里采着果子;有的高举着鱼竿在池塘边正专注地垂……”分别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①排比
    ②拟人
    ③比喻
    ④对偶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52引用:1难度:0.5
  • 815.下面是一则通知,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通知      学校将于3月25月下午3:30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情况,请家长准备好交流材料。请同学们放学后转件家长,届时准时参加。
    实验小学
    2021年3月23日
    (1)诗找出下面程文同学在转述通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程文:爸爸(或:妈妈),学校将于3月25日下午3:30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有情况。您一定要准时参加。
    A.遗漏主要信息
    B.人称转换错误
    C.缺少礼貌用语
    (2)请用一句话帮助第(1)题中的程文同学改正转述中的错误。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9引用:1难度:0.6
  • 816.阅读段落,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这段话中“天高地阔”的意思是
     

    (2)画横线的“他们”指的是
     
    ;“它们”指的是
     

    (3)这段话给你的体会: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46引用:1难度:0.8
  • 817.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刻画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熟悉的某个人的优秀品质。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9
  • 818.词语搭配,连一连。
    碧绿的 鸟儿
    浓浓的 丝绸
    明洁的 绿荫
    归巢的 叶子
    猛厉地 思考
    用心地 扫满
    轻轻地 跑跳
    高兴地 走过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8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再粗的铁杵,
     
    能磨成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2)还卒业。(翻译句子)
     

    (3)老婆婆磨针的情景感动了李白。(改为“被”字句)
     

    (4)你想学会一项本领,应该下功夫练习。(用加点词写句子)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17引用:1难度:0.8
  • 820.守望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都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昧缝着,像在打盹儿,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赶集的人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了毛窝子的基本情况,用料普通、制作方式简单,但曾经很受欢迎,交代了故事背景,为下文内容作了铺垫。
    B.三十多年前人们对毛窝子很热爱;现在人们对毛窝子没有情感、不珍惜,小说意在感慨时代变化,表达对传统技艺流失的遗憾。
    C.小说善用细节和场景表现主题,“我”三次得到李大爷的毛窝子,前两次的原因分别是李大爷编的毛窝子质量上乘和“我”对毛窝子的怀念。
    D.小说结尾富有意蕴,烟雾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捡到漂亮结实的毛窝子的喜悦以及对质朴人情的赞美。
    (2)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
     

    (3)“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发布:2025/1/12 3:30:1组卷:56引用:2难度:0.4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