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23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16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151.按要求写句子。
    (1)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发布:2025/3/12 16:0:1组卷:46引用:5难度:0.8
  • 152.精彩片段赏析。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
     

    或:
     

    (2)“泰山”比喻:
     
    ;“鸿毛”用来比喻:
     

    (3)这段话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

    发布:2025/3/12 16:0:1组卷:33引用:1难度:0.5
  • 153.阅读理解。
    选个机器人(节选)
    【美】阿西莫夫
          杰夫看见角落里有个静置箱,被前面的东西挡住了。他在两个箱子中间挤过去,挪开其中的一个,查看这个静置箱里是什么。那里面的机器人似乎并不好,但看起来是他唯一能支付的东西。
          事实上,里面的东西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机器人。当然,它肯定是个机器人,因为静置箱就是干这个的。所有的机器人在卖出去之前都要待在静置箱里。如果正电子脑被激活,但又让它继续等待出售,那它的大脑就会变得混乱。
          让我站在这儿什么都不干,我也会混乱的,杰夫想。“这里面是什么?”他问。
          店主伸长脖子看了看杰夫说的那个箱子,脸上刹那间闪过一丝不快。“它不适合你,年轻人,你会失望的。”
    “它肯定是个很破的机器人,”杰夫说。箱子里的东西像是个60厘米高的金属桶,上面有个金属帽子。看起来它没有胳膊和腿,也没有头,只有桶和帽子。帽子有个圆形的帽檐和凸起的圆顶。
          杰夫把另一个箱子挪开,这下看得更清楚了。
          那的确是个铁桶,破烂不堪,上面还有个陈旧的标签,快要剥落了。标签上写着“诺比的钉子”。杰夫还看到一个圆孔,大概里面会伸出胳膊来。
    “别管它了,”店主用力摇着头说,“那是个老古董,早该进博物馆了,如果还有博物馆要它的话。它不是卖的。”
    “可这是什么?它真是个机器人吗?”
    “它是个机器人。非常古老的R2型号。如果你确实感兴趣,关于它还有个故事。它本来是一堆碎片,后来有个老宇航员买了它,又把它修好了……”
    (选自《机器人诺比》接力出版社)
    (1)“破烂不堪”的意思是?你能写出多少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试一试吧。
    (2)根据文章的内容,下面选项意思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杰夫想要选一个便宜的机器人,因为他的钱不够多;
    B.杰夫想要选一个古董机器人,因为会升值;
    C.店主不想把这个机器人卖给杰夫,因为它是坏的;
    D.店主巴不得把这个机器人卖给杰夫,因为没人买它。
    (3)通过这段描写,你感觉杰夫是个怎样的人?
    (4)铁桶上的标签上写着“诺比的钉子”,由此你可以推断出什么呢?
    (5)如果你来续写的话,你会让店主将这个机器人卖给杰夫吗?为什么?

    发布:2025/3/12 15:30:1组卷:26引用:1难度:0.8
  • 15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顾迈南
          ①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的先行工作就是“龙头”。这件先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原子弹各种工程设计的成败。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权威。在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②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在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他们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哪怕是其中一个细小的疑点也不放过。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这样细致地做了以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③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⑤又是一件需要付出艰巨劳动的工作。他作为组织研制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尤其是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⑥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⑦“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过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事这样说□他们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⑧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构式一亲临第一线。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场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1)在文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阅读文章后你认为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②段中“含辛茹苦”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第②段画线句中邓稼先的做法你觉得有必要吗?这样写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5)古今中外,像邓稼先那样为科学献身的人不胜枚举,你知道多少,能说说他们的主要贡献吗?

    发布:2025/3/12 15:30:1组卷:27引用:1难度:0.3
  • 155.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同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含精神的人:
    (1)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见微知
     

    A.显著
    B.写作,编
    C.著作
    而不舍
     

    A.坚持
    B.雕刻
    C.放弃
    (2)第2自然段中的“?”指的是
     
    ;“!”指的是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4)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发布:2025/3/12 15:30:1组卷:25引用:1难度:0.9
  • 156.阅读。
    ㅤㅤ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ㅤㅤ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画“                   ”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的作用是
     
    。这一自然段是按照
     
    的结构来描写的。
    (2)作者写了元宵节
     
     
     
    的三个活动,突出了元宵节
     
    的特点。选文中哪个地方突出了元宵节这一特点,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选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把元宵节写详细的。
    ①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写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采用
     
    的写法突出其与众不同;然后用总分的写法描写元宵节
     
    的习俗。
    ②在第二自然段中,对孩子们过元宵节的场面单独进行描写,突出孩子们过节的特点是:
     

    (4)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5)文中描写灯多的词语是:
     
     
    。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说明灯很多。
    (6)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有“
     
    ”的称号,作品有小说《
     
    》《
     
    》和话剧《
     
    》等。

    发布:2025/3/12 14:0:1组卷:268引用:3难度:0.3
  • 157.阅读。
    ㅤㅤ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选段主要写了除夕的哪些习俗?
     

    (3)“万不得已”的意思是:
     

    从中加点的词你读出了什么?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①“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②除夕的“
     
    ”与初一的“
     
    ”形成了对比。

    发布:2025/3/12 14:0:1组卷:177引用:2难度:0.5
  • 158.默写填空。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
     
    。“依依”形容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
     
    。“霏霏”形容
     

    (4)“行道迟迟”的意思是
     

    发布:2025/3/12 7:30:1组卷:40引用:1难度:0.8
  • 159.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①“间”在这里的读音是
     
    ,意思是
     
    ,它和诗句中的“
     
    ”字的意思相同。
    ②从诗句可知,诗人此时是站在
     
    的渡口眺望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一水间”说明距离近,舟在其中行驶迅疾,顷刻就到
    b.“只隔”两字是说钟山近在咫尺
    c.“数重山”说明虽然阻隔重重,但在诗人看来却很平常
    d.“一水”“万重山”的阻隔是诗人不能回到家乡的原因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
     
    ”与“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②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完成这两句内心独白:
     

    ③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诗稿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发布:2025/3/12 7:30:1组卷:41引用:1难度:0.5
  • 16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
     
    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  只好 )
     
    不再说什么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
     
    。文中用反问句的好处是
     

    (3)父亲的这段话写出了父亲
     
    品质。(多选)
    A.自以为是
    B.忠于革命
    C.关心家庭
    D.不畏牺牲
    E.为革命献身

    发布:2025/3/12 7:30:1组卷:27引用:3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