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543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 |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537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1741.阅读《豆花儿三开》,完成下列各题。
豆花儿三开
吴昌勇 ①陕南黄土赛黄金。相比成片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不高的黄豆不是农田里的主角,也不是饭碗里的主粮。黄豆生来硬气,是不挑剔的庄稼,通常播种在向阳的沙土地。
②春深,泥土被阳光的酵母活化。伴着农人高举的锄头接地,一个个大若碗口的窝坑,盛情等待着圆滚滚的豆子如春天的雨点落下。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黄豆从大地的怀抱中抽出新绿,指甲大小的叶芽如婴儿柔软的唇瓣,嗷嗷待哺。
③夏天的烈日下,豆田被一汪深绿浸染。藏在叶子背面的,是豆花儿明媚的笑脸,如野葛花,清瘦玲珑;似荞麦花,素净内敛。或白或紫,或胖或瘦的花朵,如无数翅翼颤颤的蝴蝶,在油绿的豆田里翻滚一簇簇浪朵。花香袅袅,【甲】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晌午,日头的万道光芒如一柄柄鼓槌,敲打着豆叶蒙起来的大地鼓面,欢快热烈的音符在豆荚里排列成饱满的豆粒。黄豆粒婴儿般微弱的心跳和呼吸,带给豆田一片蓬勃的生机。
④秋夜里的豆田更是美丽。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那些被她用汗水呵护长大的豆子,高举着荧光的花朵,在豆田里狂欢,也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秋收布置盛大的庆典。秋色一日浓过一日,伴着南飞的雁群,漫山红叶围着一地豆黄,沉甸甸的豆荚将豆秆压弯。豆田里,母亲的腰身比豆秆压得更低。她要趁着天高云淡,在豆荚还没有炸开之前,将它们搬到屋前的晒场。【乙】风吹日晒过后,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卸去一身毛茸茸的盔甲,露出阳光笑脸。
⑤转眼年关到。腊月最后几天,农家厨房年味渐浓,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满满当当俨然蔬菜仓储,一抹抹光鲜的色彩,让灶台的四周首先有了春的气息。乡间人认为,在迎春的菜谱里,水嫩爽滑的豆腐,是植物精华调制的奶酪,浓郁的豆香能消融大鱼大肉的油腻,让舌尖漾起暖暖的春意。
⑥母亲用升子从粮柜里舀出秋收的黄豆,有节奏地颠动着簸箕,肥圆肥圆的豆子,哗啦啦落进笸篮里。在母亲看来,做豆腐和种地一样,最好的籽种撒进田里,才能开花结果。干瘪的豆粒和泥沙,会坏了自己做豆腐的手艺,也损了黄土地的名声。在完成最初的分拣之后,豆子摊薄晾晒在竹篾席上,让每一颗都露出秋黄的原色。
⑦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也是磨水性,磨心性,磨脾性。清亮清亮的山泉水,能让豆粒的身子骨松泛起来,让豆壳如隆冬的腊梅花一般绽放,让放在灶头旁的小水筲①里溢满醇厚的豆香。天擦黑,父亲早已经将屋檐下的石磨擦洗干净,搬上半人高的磨架。父亲握着拐把,沿着磨身推拉出一个浑圆的弧线。母亲则将早已泡好的黄豆,一勺一勺从磨眼里喂进去。石磨里滚动的声响,好似天边遥远的春雷,磨沿周边满挂着雪白雪白的豆浆,牛乳般牵着长线落进广口木盆。母亲从木桶里捞起最后一勺黄豆灌进磨眼,转身用细纱布滤去豆渣。豆子的原浆从布眼里涌出,如泉眼的清流淌入灶台上的浅口盆。见状,我便赶紧将晌午拾回来的木柴塞进灶膛,把锅暖热。
⑧最终让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母亲将豆浆入锅,先是小火温煎浆汁,待锅里腾起热气,再大火提香。而后,就着铺满锅口的热气,从泡菜坛舀出一勺一勺酸汤倒入沸腾的豆浆里。少顷,泛着油光的豆浆,在卤汁中结出雪白的絮朵,一眨眼工夫,又如初晴的天空,云朵绕着日头倏然散开。起豆花了,满锅的豆花儿!雾气沉沉的灶台背后,母亲舀出几朵豆花儿放在碗里。案板的另几只碗里,是提前切好的蒜苗,是红油辣椒,是陈年米醋,有时还有少许只有母亲才清楚的香料。“就热吃,凉了伤胃呢。”母亲递话道。巴望在灶台前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满嘴的馋,扑腾起身,端起碗便狼吞入肚。那份豆香,那份滑溜,那份酸辣,成为乡村少年冬夜里最值得回味的丰年馈赠。
⑨放下碗筷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早已将白嫩嫩的一锅豆花儿捞入铺着细纱布的竹篾筐,用木板压稳压瓷实。天亮之后,揭开纱布,便是满满的一筐豆腐。母亲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小水缸里浸泡着。水做的豆腐离不开水,否则就失了新鲜,就会变柴,不再细腻如膏。
⑩做完豆腐,年就真的到了。和棉朵一色,和白米细面一色,和瑞雪一色的豆腐,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年景。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就是一份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豆花儿三开”具体指什么。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品析。
选择:
品析:
(3)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短语“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的理解。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59引用:3难度:0.6174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shu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
(选自《战国策》)(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肃遂拜蒙母
③是皆秦之罪也
④其股血流至足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读 书 欲/睡 引 锥 自 刺/其 股 血 流 至 足
B.读 书 欲 睡/引 锥 自 刺/其 股 血 流 至 足
C.读 书 欲 睡/引 锥 自 刺 其 股/血 流 至 足
D.读 书 欲 睡/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至 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
(4)在学习方面,吕蒙和苏秦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9引用:3难度:0.5174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62引用:6难度:0.9174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所作之奇俱如此
②明有奇巧人
③观者异以为神
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B.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C.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D.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4)《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都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11引用:2难度:0.417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我们知道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第一颗行星就是火星,含铁的氧化物覆盖了它大部分的固体表面,使它发出了引人注目的火红色。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它有大气,只是十分稀薄,而且以二氧化碳为主,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即使全部化为水,覆盖在火星表面上,也只有0.01毫米深,火星上的“极冠”,冬天会增大,夏天会缩小,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地球两极的大量冰块。
材料二:茫茫星空,哪里可以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呢?人类瞄准了地球的老邻居--火星。因为它不光距离地球近,关键是和地球长得太像了,它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四季分明。它的昼夜更替周期大约为24小时,拥有山脉、山谷,还有液态水,这些听起来真是太靠谱了。但是,只有这些就够了吗?经过探测器发现,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火星是一个荒凉恶劣的不毛之地,各种自然条件很难适合人类生存。从它的运行轨道来看,有一点是很确定的,火星很干燥,尽管火星上也有水、冰,甚至流动的水,但与地球相比,火星简直就是一片荒漠。它不但干燥而且异常寒冷,在火星上最热的地方最热的时候温度只有21℃.这还不算糟,火星上的平均气温可是-47℃,冬天火星两极的温度更是低到-143℃,所以火星大部分地区都是四季严寒的状态。不过,人类是可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尽管人类要在火星上保暖不容易,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也并非不能实现。
还有一个特别的问题,就是火星的大气层极薄。这就意味着航天器在火星表面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在减速上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也意味着火星上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事实上,火星大气中只包含0.14%的氧气,而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高达21%.不过经研究发现,火星表面上大量聚集着一种名叫高氯酸盐的化学物质,这种分子包含着一个氯原子和四个氧原子,一些氧原子可以分离出来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可呼吸的空气。但是这种分子对人体是有剧毒的,它被人体吸收后会扰乱人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造成睡眠紊乱,并引发一些血液疾病。目前,人类对这种分子还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材料三: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公里,最远时可达4亿公里。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上的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公里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的表面看起来是火红色的。
B.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
C.火星上一点水也没有。
D.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往返地球和火星也要两年。
(2)请结合语境,分析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的昼夜更替周期大约为24小时,拥有山脉、山谷,还有液态水,这些听起来真是太靠谱了。
(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觉得人类未来有可能移民火星吗?请说明理由,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16引用:6难度:0.6174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ㅤㅤ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ㅤㅤ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ㅤㅤ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ㅤㅤ④因此,1980年以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ㅤㅤ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ㅤㅤ⑥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ㅤㅤ⑦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称为“斯石英”。
(《被压扁的沙子》节选)(1)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压扁的沙子”?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括号里的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7引用:2难度:0.5174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ㅤㅤ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春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挖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ㅤㅤ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甲】【乙】两段文字都在描写祥子拉车,有何不同?
(2)圈点批注法是常用的传统读书方法。按要求选取句子,从以下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圈点批注。
【甲】段例句:
语言特色:
【甲】段例句:
心理描写:
【乙】段例句:
动作描写: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4引用:2难度:0.5174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23引用:3难度:0.91749.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完成题目。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325引用:8难度:0.51750.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8引用:2难度: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