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611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674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18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乡间的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曾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香瓜、西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  )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我的父亲节没有父亲了,但那承载了快乐和幸福的车后座,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选自《特别文摘》2020年第5期,有改动)(1)选文以父亲的车后座为线索,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件与父亲的车后座相关的事件,分别是:
     

     

    ③中学时,父亲等我放学,车后座载来生活用品;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结合上下文,在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
     

    ②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我们所学第四单元课文《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一路蹒跚为“我”买橘……这文中“我”和朱自清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
     
    ,也表达了他们对父亲
     

    (3)《父亲的车后座》原文较长,老师让语文科代表小红进行了删改,她将原文第④段删去了。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原文第④段该不该删去?请说明理由。
    (4)使用第二人称往往能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小青想用第二人称口吻把结尾改写一下,请你也尝试一下。(40字左右)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23引用:3难度:0.5
  • 181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不是读书写作,走到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
    ②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
    ③读书,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
    ④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⑤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⑥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就好像来到巍峨的山峰之下,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132引用:9难度:0.7
  • 1813.课外文言文。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军中不解其
     

    ②忽疾风西来
     

    飞鸟振羽声也
     

    ④此西南十里
     

    (2)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又数刀毙之
    D.宋之丁氏
    (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4)翻译下列句子。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33引用:4难度:0.6
  • 1814.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59引用:2难度:0.8
  • 18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开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迄今已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作为黄河边的城市,开封与黄河的关系更是休戚相关,黄河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开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
    ①不但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②文化种类繁多,不仅在建筑、民俗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诗词、书画也都在北宋年间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③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更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④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开封作为都城,“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
    ⑤还孕育出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23引用:3难度:0.8
  • 181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226引用:12难度:0.9
  • 18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陈  凌
          ①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⑥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日报》2020年06月12日05版)(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①小节有何作用?
    (3)简述文章第⑤节的论证思路。
    (4)淮剧、董永传说、老虎鞋等非遗项目承载着盐城深厚的地方文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为盐城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两条建议。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35引用:5难度:0.2
  • 18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
    (节选自《骆驼祥子》)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睡了两昼夜?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1819.班级组织“名著阅读达人秀”活动,请你参照【甲】段示例,尝试为乙段画线句c、d作批注。
    《骆驼祥子》片段 批注
    【甲】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a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b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示例:
    a这是祥子得以拉到座儿的生意经,也体现出祥子的吃苦耐劳。
    b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祥子憨厚朴实的性格特征。
    【乙】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c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d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c(从修辞角度)
     

    d(从人物描写角度)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7引用:4难度:0.6
  • 18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______;学诗可以________;学伦理可以________。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35引用:3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