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100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31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771.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活动一【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庆祝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发布:2024/12/15 3:30:1组卷:88引用:10难度:0.82772.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3:0:1组卷:231引用:4难度:0.72773.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脊梁:
②不足为据:
(2)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几类人,具体分别指哪些人?试举例说明。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发布:2024/12/15 2:30:7组卷:73引用:3难度:0.42774.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2:30:7组卷:91引用:5难度:0.8277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深思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
发布:2024/12/15 2:30:7组卷:45引用:5难度:0.82776.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发布:2024/12/15 2:30:7组卷:389引用:4难度:0.9277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发布:2024/12/15 2:0:1组卷:63引用:10难度:0.3277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2:0:1组卷:686引用:6难度:0.82779.【开卷有益】
年复一年,扬州人用执着与坚守将阅读①薪火相传。阅读【甲】___能提高人的素质和境界,___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和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A.即使……也……B.不仅……还……)。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特质何以始终鲜明?这座城市创新创造的活力何以总是②péng pài?这座城市【乙】(A.精益求精 B.附庸风雅)的精神文化何以不断生长?答案,就在这座城市始终葆有的强烈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中,就在扬州全民阅读的新风尚中。在阅读中“打开新视界”,意味着通过阅读、思考、想象,开创、延伸、拓展新的视野视线,增加对世界、宇宙、未来的观照认知。
在阅读中,扬州人放慢脚步,细③嗅书香,收获【丙】(A.不期而至 B.不言而喻)的美好。在阅读中,慢下来的扬州更有力量。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薪
②péng pài
③嗅
(2)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丙】处。
【甲】
【乙】
【丙】
(3)以下是读书节筹备组小江同学写的一则邀请函,其中画波浪线句存在语病,请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小杨老师:为推动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众多莘莘学子的阅读能力,××学校将于2022年5月20日开启“打开新视界,争当爱阅人”读书节。欣闻您荣获2022年扬州市“年度校园阅读点灯人”称号,诚邀您拨冗出席,希望您能不吝赐教,发表高见。
读书节筹备组:小江
2022年5月15日(4)根据选文和邀请函,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划线句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B.“打开新视界”“争当爱阅人”是动宾短语。
C.“慢下来的扬州更有力量”主干是“扬州有力量”。
D.邀请函中“拨冗、赐教、高见”等词属于敬辞。
(5)同学们在此次阅读活动中有以下的交流,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诫子书》《陋室铭》《爱莲说》中的“书”“铭”“说”都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六一公公、闰土、丁举人分别出自鲁迅的作品《社戏》《故乡》《孔乙己》,这三篇文章均选自其散文集《呐喊》。
D.《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文中的胡屠户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发布:2024/12/15 1:30:3组卷:9引用:1难度:0.62780.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律①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②。”武③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④,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节选《苏武传》【注】①律:卫律,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②相坐:连带治罪。③武:西汉大臣苏武。④弥山:满山。⑤膏:使……肥美滋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父命之
②富贵不能淫
③单于愈益欲降之
④乃幽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4)甲文画线句孟子以“妾妇之道”
(5)乙文中的苏武就是甲文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概括苏武大丈夫气概的具体表现。发布:2024/12/15 1:30:2组卷:181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