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25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86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发布:2024/12/14 5:0:1组卷:373引用:11难度:0.7
  • 286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发布:2024/12/14 5:0:1组卷:192引用:8难度:0.7
  • 286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①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发布:2024/12/14 4:30:1组卷:314引用:5难度:0.5
  • 2864.下面是小牟同学写的邀请函,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我们很荣幸的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级的“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期待您能抽出宝贵时间莅临指导。活动时间:11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活动地点:701班教室。感谢您的赏光和支持,欢迎你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

    发布:2024/12/14 4:0:2组卷:64引用:6难度:0.8
  • 286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1)解释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一项
     

    A.乘奔御风 (即使)
    B.间千二百里 (代词,那)
    C.日更定 (代词,这)
    D.湖中人鸟声 (否)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多趣味 此皆
    B.飞漱其 又何
    C.拏一小舟 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 长烟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乙文“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乙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发布:2024/12/14 4:0:2组卷:116引用:4难度:0.7
  • 286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我们认知世界,认知他人,其实是认知自我。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以《认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发布:2024/12/14 3:30:2组卷:49引用:5难度:0.5
  • 286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也(同“避”,躲避)
    B.贤者能勿耳(丧失)
    C.妻妾之(侍奉)
    D.是亦不可以乎(可以)
    (3)孟子认为面对生死抉择时应“舍生取义”,作者提出观点的手法十分巧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B.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C.“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一句从正面论述了:为了正义,人不应该苟且偷生。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5)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文中第二段所举的例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是丧失礼义的不善之举。你如何理解作者举此例的用意?

    发布:2024/12/14 3:0:3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868.应用文修改。
    下面的征稿启事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各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征稿启事为了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我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以“阳光运动”为话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
          此致
    敬礼
    圆梦中学文学社编辑部
    2017年5月10日
    (1)格式方面:
     

    (2)内容方面:
     

    发布:2024/12/14 3:0:1组卷:263引用:4难度:0.7
  • 2869.选出下列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发布:2024/12/14 3:0:1组卷:448引用:4难度:0.7
  • 287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陲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②束发:年纪轻。
    ③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④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滕子京庆帅左迁此地 物喜
    B.盖亦有为而 野芳而幽香
    C.入为谏议 之者谁
    D.则真可哭也 问其姓氏,金陵人
    (2)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A.朝廷用人如此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陲以安
    ②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发布:2024/12/14 3:0:1组卷:146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