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64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21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7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相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
     

    ③魏文帝
     

    其父钟繇曰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帝曰:“卿面何以汗?”
    (4)【甲】【乙】两文来源于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笔记小说,该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甲】文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判断【乙】文应该编入哪一个篇章,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A.《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
    B.《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
    C.《方正》:指为人正直

    发布:2024/12/13 2:0:2组卷:294引用:11难度:0.7
  • 297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2:0:2组卷:868引用:11难度:0.7
  • 297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①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
    ②我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
    ④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发布:2024/12/13 2:0:2组卷:9引用:3难度:0.5
  • 297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相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山 共:同样,同样的
    B.皆生 寒:寒冷
    C.负势竞 上:向上
    D.望峰 息:平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朱元思书/相步于中庭
    B.经纶世务/择其善而从之
    C.蝉千转不穷/春冬之时,素湍绿潭
    D.富阳至桐庐/非亭午夜分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B.第②段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突出了上文中的“异”字。
    C.第③段先写群山静态美,再写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D.选文写最视角多样,有俯视,有平视,有仰视,还有远眺,增强了写景的层次性。

    发布:2024/12/13 1:30:2组卷:125引用:2难度:0.5
  • 2975.以《那一次,我真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发布:2024/12/13 1:0:1组卷:359引用:25难度:0.7
  • 297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0:1组卷:45引用:4难度:0.5
  • 297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入 户:窗户
    B.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C.相与于中庭 步:散步
    D.怀民亦未 寝:睡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发布:2024/12/13 0:0:1组卷:90引用:3难度:0.6
  • 2978.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0:0:1组卷:809引用:9难度:0.9
  • 297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0:0:1组卷:2003引用:4难度:0.9
  • 2980.致敬红色经典。
    班级举行纪实作品阅读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的信息。
    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握作品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的人物形象。
    B.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冒险去苏区采访,是出于他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拜和对红色的苏维埃政权的向往。
    C.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明确作者立场,领悟故事精神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最终,要从中有所收获。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朱德》这一章,三位同学展开如下对话:
    A同学:朱德的人生经历很震撼,斯诺说他的人生“是一个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义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书中他的以下事件
     
    可以证明这句话。( 至少3件)
    B同学: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在《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里可以找到原因
     

    C同学:我发现下面这件事,书和课文里表达不同:
    “后来在地主的压迫下,我们这个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红星照耀中国》)
    “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回忆我的母亲》)
    这是因为:
     

    发布:2024/12/12 23:0:1组卷:197引用:3难度:0.4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