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01.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之上、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努力与付出。请为他们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引用:1难度:0.6
  • 120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由面到点,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风格。
    (2)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1203.选出对《红楼梦》中的诗句影射或关联的人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120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唐】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
          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辞,归家江陵。有宅一区,环之以桑,有僮指三百,有田五百亩,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日率诸弟具滑甘丰柔,视寒暖之宜,其隙则读书,讲古人所谓求其道之至者以相励也。过永州,为吾留信次,具道其所为者。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
    B.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
    C.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
    D.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者称为进士。
    B.序,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文体。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是汉代刺史的佐吏。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D.荐举,是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一种形式。荐举似可分为三种:内举、外举、自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简述柳谋读书、应试、做官、免职回家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柳谋人生抉择进退有道的充分肯定。
    B.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中进士,两人又相聚,后来又放弃并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
    C.作者认为读书人居家出仕、对内对外以及谋食谋道等都有其行为准则,而柳谋正是行事有准则的读书人。
    D.作者将柳谋与自己对比,自己年轻时喜好名誉反受其害,而柳谋诚实敦厚说话不多,心怀志向周密做事,作者寄望柳谋振兴家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
    ②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5)有见识的人说“今之世稍有人焉”。柳宗元认为柳谋可以算做一个“人”,理由是什么?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1205.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郡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起来,蒙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于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选,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遣。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锱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忖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他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误想,耽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春,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春,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白,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墕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1)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目的是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选文缘起黛玉偶见宝玉品《西厢》,情节动人,请简要概括这部分选文的主要情节。
    (3)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0引用:4难度:0.5
  • 1206.下面是某中学百年校庆公告的正文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金秋十月,xx中学将迎来建校百年生辰。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决定于2018年9月15日在校内庄重举行建校百年庆典活动。
    诚邀社会各界宾朋拨冗惠顾,恭候广大校友荣归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周知。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7引用:10难度:0.8
  • 120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作者作草书、玩茶道之举,寄寓无限感慨和牢骚的句子是“
     
     
    ”。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为官的目的,用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两句是“
     
     
    ”。
    (3)鸥鸟,在古人笔下常常出现,或表现环境清幽,或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等,如“
     
     
    ”。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引用:1难度:0.9
  • 120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1209.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很多观众问编剧:这么精彩的作品有续集吗?编剧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精彩续集的创造者。请以“续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12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香山公园西北的群山中,一处山顶上,坐落着海淀区四季青镇森林防火尖山1105瞭望塔,护林员杨生和他的妻子就驻守在这里。像他们这样长年孤守在山顶瞭望塔的,被当地人称为“夫妻哨”。十二年里,两人、三餐、四季,杨生夫妇相濡以沫,“你守护绿,我守护你”。他们终日与群山为伴,与草木为友,守护着那里的一草一木。
          “1105,一切正常。”平时,夫妻俩不分昼夜轮流瞭望,每天从早到晚,先后5次报告情况。他们以瞭望塔为家、远离人烟,充当着森林防火的“千里眼”。
          守山十二年,十二个春节,杨生夫妇都是在瞭望塔里度过的。在瞭望塔上远望,北京的白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北京的夜晚万家团圆,灯火璀璨。多年坚守,他们的心总是始终和防火连在一起,杨生保障着一条每天短视频的更新频率。“有时在山上,没有别的声音,我就照照夜景,拍拍日出,每条视频我都会写‘守护北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杨生说。
          从霜重冰冻到晴空丽日,从萧萧落木到万物并秀,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的守护始终如一。一片片山、万千棵树,杨生夫妇守护了多年,让他们感到最欣慰的是,这里始终平安无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下列句子中的数字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结合文段内容分别加以分析。
    ①两人、三餐、四季,杨生夫妇相濡以沫,“你守护绿,我守护你”。
    ②守山十二年,十二个春节,杨生夫妇都是在瞭望塔里度过的。
    (3)电视台“中国好人”栏目要为杨生夫妇拍摄一个宣传片,请你运用对偶和比喻修辞为宣传片拟写一个导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不超过45个字。

    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8引用:1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