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诗中不仅用优美的视觉形象强化听觉形象,还用富于变化的旋律表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诗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
(3)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3引用:2难度:0.912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摘自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材料二:
【原典】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释义】
《古今贤文》是明代编写的启蒙读物,汇集了历代各种格言、谚语。后经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故又名《增广贤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思是,一枝单独开放的花朵不能代表春天的到来,只有百花竞艳才是人间春色。这句民谚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饱含深刻哲理:一、阐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一花”是部分,“百花”是整体,部分的功能是较小的,要以整体发展带动部分发展;二、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一花”和“百花”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说明了事物是客观的和发展变化的,“百花齐放”是必然的,因此要顺应历史潮流。
【解读】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国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积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作出新贡献,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摘编自杨立新《习近平“典”亮全球文明倡议》)(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拓展合作渠道,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对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共产党愿不断扩大与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加强政党间的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
C.立足于本国国情,又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而形成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适性。
D.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各种文明,不仅为本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也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与进步源泉,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前提。
B.只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能避免意识形态对抗。
C.材料二深入分析了民谚广为流传原因,能够帮助外国友人消除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D.不同文明各有价值,彼此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将不分高下、不分优劣。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B.韩愈《原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C.梁漱溟认为:“从中国已往历史征之,其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为伟大。”
D.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引用民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增强了演讲效果。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评析这一文化现象。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7引用:6难度:0.512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响乐气势磅礴,激荡人心。它一般由数十种乐器共同演奏,每种乐器均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演奏特点,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等还需要调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512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硬件在改善,服务在升级。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对铁路出行的印象是购票大排长龙、上车①__________、旅途漫长难耐。如今,网络购票、在线选座、手机订餐、静音车厢等创新服务,让铁路出行更加简单舒适。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为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提供了经济便捷的通勤选择:“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助力打通方便山乡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先进的物流网络享用到地域新鲜的美食……不断优化的交通服务,借助②__________的交通网络,转化为城乡居民切实提升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
交通很宏大,也很细微。长期以来,交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官”角色,同时也在不断擦亮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底色。一列列开行在大山深处的公益性慢火车,成为满载民生温暖、驶向幸福生活的“赶集车”“通勤车”“致富车”。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兼顾,让流动的中国③__________,也让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6引用:5难度:0.512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颖传①
韩愈 毛颖者,中山②人也。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始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后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乃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而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选自《韩愈文集汇校笺注》,有删节)注:①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大灾。韩愈因上疏“请宽民徭而免田租”被贬,之后长期不被重用,心情郁积,遂借为毛笔立传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毛颖即毛笔尖,古时毛笔用兔毫制成,有锋颖,故名之毛颖。文中写毛颖的“生平经历”,多是语带双关。②中山,战国时国名,以产紫毫毛笔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B.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C.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D.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取其髦”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两句中的“独”字含义不同。
B.“聚其族而加束缚焉”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加”字含义不同。
C.“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与“饮少辄醉”(《醉翁亭记》)两句中的“辄”字含义相同。
D.“上未尝怪焉”与“其可怪也欤”(《师说》)两句中的“怪”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打猎前的卜辞暗示将俘获毛氏一族,蒙恬果然将其俘获献给皇帝。毛氏家族被秦始皇分封到管城,他们日渐得到宠幸任用。
B.毛颖才能卓异,深受秦始皇及众臣喜爱推重。他又善于随和人意,明辨是非曲直;即使有时被弃置不用,也默默不语,毫无怨言。
C.毛颖后来身居要职,与皇上更加亲近,皇上曾称他为中书君。在皇上亲自裁决事务,忙于国政时,毛颖在旁侍候,直到皇上休息。
D.毛颖尽心侍奉皇上,晚年回到封地,老死于管城。他的子孙分散在各地,都冒称是管城人,而只有居住在中山的子孙继承了祖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②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5)毛颖为什么不再被皇帝召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9引用:3难度:0.512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74引用:5难度:0.712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腻歪
冯骥才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文本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3)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4)在文本二中,作者说:“这些奇人妙事,倘若废置,岂不可惜?”结合文本一,说说若废置了为什么可惜。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5引用:4难度:0.7122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纸鸢[明]
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风筝[《红楼梦》]
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鸢就是风筝。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抓住风筝依仗细线牵动的特点来进行体物肖形。
B.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清明”这一意象,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
C.“如此”指春风可以让风筝高飞,平实的语言里充满写作机趣,启发读者深深思考。
D.“游丝”本指飘荡在空中的飞丝,这里指拉住风筝的线,用来暗示探春远嫁的命运。
(2)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鸢》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5引用:4难度:0.5122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座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姜夔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填写本词。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使君:指辛弃疾。金鼓:出征的队伍。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瑜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开篇,点出英雄遗迹,写江山依旧,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作古。
B.“数骑”三句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表意略同,都寄寓了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
C.下片“楼外”三句,词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点明京口的重要性,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D.全词慷慨激昂,笔力雄健,虽刻意效法辛词的风格,却也突显了词人清刚、疏宕的特色。
(2)本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1引用:10难度:0.612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明”“慈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街上捡些菜叶子,用盐水浸浸,就成了工友们的佳肴。
B.这里所说的“文”,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皆备,充满生机”。
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