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名师预测 强化训练
浏览次数:215 更新:2025年05月23日
已完结
终极预测 贴近高考 题题经典 考前必刷 名师押题
浏览次数:154 更新:2025年05月23日
  • 185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0:30:2组卷:8引用:1难度:0.9
  • 185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中庸注》中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曾国藩有句名言:“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9引用:4难度:0.7
  • 1853.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你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的有关知识赏析这首小诗,100—150字。
    三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注】①本诗创作于1942年。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14引用:2难度:0.4
  • 185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 危坐:端坐
    B.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得:突然得到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安在哉
    A.正襟危坐问客曰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侣鱼虾友麋鹿
    D.抱明月长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5引用:3难度:0.6
  • 185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毛泽东传•序曲
    (美)罗斯•特里尔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额下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清秀不似周恩来,但是慈祥宽厚。”
          年逾82岁以后,毛泽东的外貌稍有改变,但并不多。只是青年时看上去略显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知识分子的热情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
    “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
          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眼观六路。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
          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肥大的裤子里扪虱的粗举又会使另一来访者为之一惊。脸的上半部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额,慧眼,长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唇,隆鼻,稚童般的圆润下颌。
          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属动作迟缓类型的人。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20世纪30年代曾试图让毛泽东唱歌跳舞--她轻易地与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自重妨碍了他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泽东的一位流落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坂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是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
          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清规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或大或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
          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泽东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多次见到毛泽东,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
          毫不奇怪,毛泽东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泽东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忍不拔、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
    “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知道你的立场。”
          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代代相传,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泽东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
          毛泽东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
          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摘编自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
    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
    D.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
    (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110引用:9难度:0.5
  • 185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
          1919年五四运动________,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________,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演说、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出了很多________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________,奋然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着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B.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C.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D.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组织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
    B.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变为学生组织,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
    C.学生组织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
    D.爱国运动的先锋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学生组织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爆发 舍生取义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B.暴发 殒身不恤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C.暴发 舍生取义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D.爆发 殒身不恤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31引用:6难度:0.6
  • 185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发布:2024/12/17 0:0:2组卷:12引用:4难度:0.6
  • 18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薨”,称大夫死为“卒”,“卒”后来也成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5)(甲)文哪些地方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发布:2024/12/16 23:30:8组卷:27引用:4难度:0.6
  • 185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南宋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侮实行屈辱妥协政策的          ,盘根错节的主降势力,昏聩无能的官僚始终左右朝廷,这不能不引起爱国者的极大憎恶与愤慨。辛弃疾常把西晋王夷甫的清谈误国作为批判的对象,借古讽今,批判那些尸位素餐的           。如他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中写到“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对南宋朝廷中那些苟安妥协、麻木不仁的官僚和权臣表现出极度的轻蔑。所以,“料不啼清泪长啼血”的稼轩词确是这位爱国词人一腔热血的结晶。尽管辛弃疾的爱国与忠君仍难以离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取宝贵的东西。至于从词的发展史来看,“歌词渐有稼轩风”的事实,(  ),都足以说明他的不朽的功绩。而这影响,或者说构成一个词的流派的核心的东西又正是辛弃疾词的那股“气”,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志。
          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的词中滋润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愦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辛弃疾的词,既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吟风赏月花情柳态,而是字字揪心,句句沁血。一部《稼轩词》,给后人展示的是代抗金英雄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血泪控诉,其中强大的爱国豪情自是感人肺腑、          
          难怪我们今天读其词,似乎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          的形象。然而辛弃疾词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和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反思,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典型 当权者 动人心弦 望眼欲穿
    B.典范 旁观者 动人心弦 望穿秋水
    C.典范 当权者 沁人心脾 望穿秋水
    D.典型 旁观者 沁人心脾 望眼欲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辛词影响的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
    B.辛词影响了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
    C.辛词对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的影响
    D.影响了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的辛词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的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
    B.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在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
    C.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在他的词中滋润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
    D.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在辛弃疾的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

    发布:2024/12/16 23:1:50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186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人烛夜游(秉:持,拿着)
    赢而不助五国也(与:和)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因为)
    ⑤此言之(得:适宜,得当)
    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⑧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发布:2024/12/16 20:0:1组卷:1引用:2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