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6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开电商交易平台,各类盲盒销量 _____,以泡泡玛特为首的商家,在盲盒上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把自己卖到了上市。各类商品有样学样:零食、美妆、衣服……满目琳琅,_____,既引了人购买,又清了库存。
          文具盲盒也不甘示弱,把各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形象印在了包装上,还带着大大小小的问号和惊喜连连的字样,花花绿绿种类繁多,购买的学生 _____。令人上瘾的文具盲盒,(  )。不少学生被盲盒过度吸引了注意力,只想得到心仪的款式,对文具本身并不在意。
          一开始抽到了重复的便利贴、印章、尺子等等还会送人,后来人手好几份,送人都没人要,但还是忍不住想买一袋拆拆看。尚且很多成年人控制不住盲盒的瘾,更不要说孩子自控能力差。本该被用来办公学习的文具,变成了收藏品,说“陷阱”可能 _____,但是怎么看都有点浪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供不应求 层出不穷 纷至沓来 言之有过
    B.居高不下 屡见不鲜 纷至沓来 言过其实
    C.供不应求 屡见不鲜 络绎不绝 言过其实
    D.居高不下 层出不穷 络绎不绝 言之有过
    (2)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文具披上了盲盒的外衣,而是盲盒扯了文具的虎皮。
    B.与其说是文具披上了盲盒的外衣,倒不如说是盲盒扯了文具的虎皮。
    C.不是盲盒披上了文具的外衣,而是文具扯了盲盒的虎皮。
    D.与其说是盲盒披上了文具的外衣,倒不如说是文具扯了盲盒的虎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尚且很多成年人控制不住盲盒的瘾,更不要说自控能力差的孩子。
    B.很多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盲盒的瘾,更不要说孩子的自控能力差。
    C.尚且很多成年人控制不住对盲盒的瘾,更不要说孩子的自控能力差。
    D.很多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对盲盒的瘾,更不要说自控能力差的孩子。

    发布:2025/1/1 0:30:2组卷:4引用:3难度:0.7
  • 64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不需要死板的计划,因为这样就缺少无法估计的刺激与意外之喜。”《礼记•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固,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注】①跲:jié,绊倒,此处指说话不顺畅。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0引用:3难度:0.7
  • 6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____?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____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____.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 _______.但是,(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涣然冰释       置身事外       相提并论       俯拾即是
    B.迎刃而解       置身事外       相得益彰       俯拾即是
    C.迎刃而解       置之度外       相提并论       数见不鲜
    D.涣然冰释       置之度外       相得益彰       数见不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B.中国的进步,与其说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毋宁说更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C.中国的进步,虽然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但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D.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杂的矛盾会因批判自然避形,社会的正义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B.复杂的矛盾也许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也许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C.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D.难道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发布:2025/1/1 0:30:2组卷:4引用:7难度:0.7
  • 64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引用《吕氏春秋》的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提示我们,水流和门轴在不停运动中才能避免外来生物的腐蚀,三保持活力;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爱因斯坦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骑自行车必须不停地向前蹬,一旦停下来,就容易摔倒。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0:30:2组卷:7引用:7难度:0.5
  • 6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氏者,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重避身岩下源止而日已募腹史太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
          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注】①劬(qú):劳苦。②欻(xū):忽然。③劙(lí):割。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B.一日/讷人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C.一日/讷人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D.一日/讷人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 隐畜:偷偷隐藏
    B.诚愀然便去。 愀然:不愉快,伤心
    C.余窃面邻妇为者。 倩:请,央求
    D.我何焉。 生: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讷、张诚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继母牛氏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张诚,却对张讷苛责打骂。
    B.张诚知道哥哥受母亲虐待,想方设法为哥哥送去食物,并认为哥哥体弱,不应太劳累。
    C.张诚砍柴时手指被划破、鞋子被扎破也毫不顾惜,只想着第二天带斧子来提高效率。
    D.张诚砍柴约一束之后就主动回到私塾,怕老师训斥他不得不告以实情,后获得老师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②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5)张讷对弟弟的深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发布:2025/1/1 0:3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64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习与思考”主题班会上,你想强调空想不如学习之意,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这两句来佐证。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
     
    ”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两句是“
     
     
    ”。

    发布:2025/1/1 0:30:2组卷:4引用:3难度:0.9
  • 6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葳。故笔法超绝。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1 0:30:2组卷:9引用:3难度:0.7
  • 64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_____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_____。
          曾几何时,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一度广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年轻人对这种洋节不再 _____,这些节日实际上已悄然降温。相反,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与国风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无论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还是 _____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他们对于清新典雅的国潮国风充满迷恋与自信。这股热潮,不仅呈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也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归根结底 风靡一时 喜闻乐见 沉迷
    B.归根结底 风靡一时 趋之若鹜 热衷
    C.追根溯源 蔚然成风 喜闻乐见 沉迷
    D.追根溯源 蔚然成风 趋之若鹜 热衷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
    B.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才得以展示
    C.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
    D.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正是作为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了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联系上下文,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呈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也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
    B.不仅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也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
    C.不仅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呈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
    D.不仅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

    发布:2025/1/1 0:30:2组卷:3引用:2难度:0.7
  • 64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停止晚读,出门看云!”近日,在云南昭通一所学校,班主任李老师看到天空飘来了一片七彩祥云,让同学们暂停晚读去走廊上欣赏美景。“能看到七彩祥云,是一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才好。”李老师的这番话收获无数网友的点赞,也将话题“语文老师的浪漫”送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评论:
    ㅤㅤ评论一: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欣赏,看一场晚霞,听一场秋雨,赏一次落花……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是另外一种“学习”。
    ㅤㅤ评论二:“停课看云”也是一种“无用之用”,毕竟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不是填满,而是点亮。
    ㅤㅤ评论三:学校教育要让更多的美有空间得以弘扬。
    ㅤㅤ评论四:“停课看云”是另类,“多学一秒、多考一分”才是当务之急。
    ㅤ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3引用:4难度:0.5
  • 65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起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伞,第三个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家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带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就问第三个旅行者怎么回事。第三个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凭借的优势。“……许多时候,我们不是 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 范围之内。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发布:2025/1/1 0:30:2组卷:26引用:2难度:0.3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