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 4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了a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b了一次,因为它c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渗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前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
     

    (2)文中a、b、c三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宣扬 宣告 弘扬
    B.弘扬 宣扬 宣告
    C.宣告 弘扬 宣扬
    (3)善良的内涵有哪些?
     

    ①善良宣扬了自己的光明。②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③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④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A.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发布:2025/1/3 9: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 42.张一是申华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他四处奔波,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2022年7月,张一在求职网看到一则巴巴拉公司的招聘启事,觉得自己能够满足其岗位需求。
    招聘启事      巴巴拉公司因扩展业务,需要招聘机械工程师1名、文秘工作人员1名、财会人员1名、计算机IT操作员1名。欢迎有志者来函沟通,通讯地址:××市××路××号。
          请你以张一的身份,根据招聘启事上提供的信息,拟写一封应聘信。要求:①诉求明确合理,有针对性;②格式规范,语言通顺;③400字左右。

    发布:2025/1/3 9:0:2组卷:8引用:1难度:0.5
  • 43.从下列所给六个意象中,任选四个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意象:夕阳、垂柳、石桥、青山绿水、飞鸟
          要求:不少于50字,意境营造合理,能表达某种情感,语意连贯。

    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4.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 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多拘滞,繁而寡 要:要领
    B.多自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 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
    C.夫晋,何厌有?
    D.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②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发布:2025/1/3 9:0:2组卷:4引用:1难度:0.5
  • 45.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旗袍的起源
    王贤笙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华服饰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若星汉。肇始于20世纪民国时期的旗袍,以其体现的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中华女性的着装一向是严肃的,“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无不体现对雍容华贵的追求,但女性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对美丽、浪漫的渴望,旗袍的出现或许因为如此吧。
          关于旗袍的起源,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主要观点大致有五种。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袍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袍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袍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以及包铭新教授《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将满族袍服的源头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认为旗女袍服对民国旗袍有影响,但不认为二者有继承关系,认为民国旗袍称之为“旗”袍并不合适,他倡导旗袍改名为“祺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祺袍研究会”。多年以来,台湾服装界人士一直呼吁为“祺袍”正名。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它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搭配形式,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他认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是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都市新女性,她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女袍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第五种观点认为女子穿旗袍是蓄意模仿男子着装、醉心于男女平权的结果。张爱玲是这一观点的拥趸。她在《更衣记》里写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最初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一语中的,这一时期的旗袍使用直线裁制法,使胸、肩、腰、臀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此说将旗袍的兴起归因为男女平权的产物,这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旗袍承载着文明,追随着时代,凝结了整个民族上千年的服装文化精华,成为中华女性最具代表的传统服装。
    (1)关于旗袍的起源,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锡保认为旗袍是从旗女袍服直接发展而来的。
    B.章太炎、崔荣荣都认为满族袍服本源为古代汉服。
    C.袁杰英、包铭新和王宇清都认为旗袍和旗女袍服有继承关系。
    D.卞向阳认为旗袍源于中西服饰交融,否认旗袍是旗女袍服的复辟。
    (2)关于旗袍不起源于旗女袍服的原因解说,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崔荣荣认为汉族袍服历史悠久,是满族的袍和褂的渊源。
    B.王宇清认为中国妇女袍服历史悠久,并不是只有清代旗女才穿袍服。
    C.卞向阳认为汉族新女性没有理由复辟异族压迫者的服饰。
    D.张爱玲认为是旗袍是清教徒的服饰,与清代旗女袍服无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旗袍的出现源于女性对雍容华贵的追求和对美丽、浪漫的渴望。
    B.将“旗袍”改名为“祺袍”,本质上没有改变。
    C.最初的旗袍尽显平直,完全封杀了女人的曲线,以致于当时的妇女排斥女性化的一切。
    D.前三种有关旗袍的起源说,其代表性观点都肯定了旗袍与旗女袍服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46.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①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2)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颔联的意蕴。
    (3)概括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  )

    发布:2025/1/3 9:0:2组卷:2引用:1难度:0.8
  • 48.在人生旅途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你,他们给你关爱、帮助、力量、勇气……特别是学校的老师,老师教你以人道,授你以书华,感你以秉性,沐你以恩泽……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也许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进行描写。
    要求:①运用两种及以上描写方法;②校名、班级和人名用××代替;③200字左右。

    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贬义褒用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
  • 5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注]①怀素:唐书法家,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虽率意颊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元沈右语)。②古法:魏晋书法里的书写格式及基本要求。③破体:多种书体并用于一件书法作品中的书法。④枯涩:书法术语,指劲健断续的枯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端四句,总评怀素书法,交代醉酒作书。怀素长于草书,他的书体符合基本规范又变化出新,瘦劲俊逸,洒脱自然。
    B.“始从破体变风姿”“忽为壮丽就枯涩”二句,展现了怀素书写的过程,突出其字体字形的变化多端、墨法的枯润浓淡。
    C.“一一花开春景迟”“龙蛇腾盘兽屹立”二句写出了怀素书法的自然真趣、形神兼备,让人联想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壮丽景象。
    D.“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二句,写怀素行笔的快速流畅,似骤雨如疾马,满座的人都看得人迷忘记了说话。
    (2)北宋米芾《海岳书评》评论怀素书法“如壮上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发布:2025/1/3 9:0:2组卷:2引用:1难度:0.4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