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当品牌昵称成为爆款流量密码》一文,完成问题。
      ①从“冰激凌被”中醒来,穿着“踩屎感拖鞋”,涂上SK—II“神仙水”,挎着香奈儿“方胖子”,出门骑上共享“小黄车”,走进“麦记”大口吃起汉堡,畅饮一杯“快乐水”……不知不觉中,一些带有鲜明品牌色彩的“专业俗语”充斥大街小巷,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股潮流。
      ②品牌昵称是品牌人设的表现,或基于产品消费场景,或来自用户体验,或奉承娱乐精神,巧妙地打破了传统消费认知,不少国际大牌和新锐品牌顺应潮流,投身“造词大军”,打造爆款。
      ③Coca Cola(可口可乐)诞生于一位药剂师之手,coca即南美的古柯叶,cola则是非洲的一种重要果实,二者作为原料添加在一种镇静药品中。尽管“Coca Cola”发音优雅、完整,但是“coke”(可乐)却更具魔力。试想一下,在冷饮小卖部或在嘈杂的酒吧里,打个响指,一句“coke”,就能得到一杯冒着白气、滋滋作响的“快乐水”。可见,在时髦面前,优雅不值一提。
      ④除了贴合消费场景之外,有些品牌昵称也来自用户体验。比如,奥伦纳素活力润泽晚霜被很多网友称为“豆腐霜”,只因______,“豆腐霜”后来者居上,成功取代一长串拗口的品牌名称,这既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度,同时也增强了品牌传播的可信度。
      ⑤还有一些品牌昵称不乏娱乐精神,用魔法打败魔法。当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名称从“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金拱门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时,基于品牌形象将自己戏称为“金拱门”的做法,成了一场网络狂欢,刷爆朋友圈,承包微博热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⑥想要让品牌具备生命力,长盛不衰,一味地反对,甚至排斥品牌昵称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尽管从1931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发起了一项持续了30年的“叫我全名”(Coca-Cola:Ask for it by its full name)的活动,但是“coke”仍然势不可挡地流行开来。
      ⑦当品牌昵称成为爆款流量密码,与消费者共同创造品牌昵称才是正道。乐事薯片(Lay’s)在广受欢迎的“Do us a flavor”活动中,就邀请消费者为新的薯片口味想出自己的名字。这一做法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品牌更具记忆点与亲和力。
(1)有人将文中第①段划线部分作了如下改动,小语觉得还是原来的语段好,可是说不上来好在哪里,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语段好在何处。
      改写语段:从夏凉被中醒来,穿着软软的拖鞋,涂上SK—II精华液,挎着香奈儿经典小方包,出门骑上共享单车,走进麦当劳大口吃起汉堡,畅饮一杯可乐……
(2)文中第③段和第⑥段都以“可口可乐”为例,作者的意图是不一样的,请分别阐述。
(3)粗心的小文在复制文本时,弄丢了第④段的一些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揣测一下网友称奥伦纳素活力润泽晚霜为“豆腐霜”的原因,并将它补写出来。
(4)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品牌昵称的好处。
      【链接】
      《哈佛商业评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研究的第一阶段,该杂志对10000多条消费者撰写的、涉及3个知名品牌的推文进行了分析,其中有的直呼品牌大名,有的则代之以昵称。对比两者的分享和点赞比率后,研究者发现,使用昵称对品牌参与度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平均而言,使用昵称的推文分享次数是使用正式名字推文的2倍,点赞的数量则是使用正式名字推文的3倍。

【答案】(1)原句用带有鲜明品牌色彩的昵称来表达,不仅引出“品牌昵称”这个概念,也让语言更精炼形象,富有潮流时尚感,作为文章开头,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改动后的句子则显得直白单调。
(2)第一次提及“可口可乐”,是想表达时髦的品牌昵称比优雅的品牌名称更深入人心;第二次想表达反对品牌昵称的做法不可取,也不可能成功。
(3)示例:用完它之后皮肤白皙水嫩,宛如一块“豆腐”的质感。
(4)①品牌昵称更具魔力,更时髦;②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度,增强品牌传播的积极影响;③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品牌更具记忆点与亲和力。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2 8:0:10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阅读的三重境界》,完成问题。
    阅读的三重境界      ①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②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第一重境界——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③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得多。但在消遣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④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学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虽说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⑤我们青年学子们,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⑥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已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⑦因为阅读,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但我要说,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还要伴随着不断地思考,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否则会沦为“历史书橱”,“文化奴仆”。
          ⑧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1)作者认为读书应具有哪三重境界?
    (2)第③段加点的“垃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在作者看来,我们青年学子读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发布:2024/10/2 5: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4)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

    发布:2024/10/6 17:0:2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苏轼被贬官黄州时,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另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_______。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自己童稚时观虫斗、鞭虾蟆的乐事,文字盎然有趣,若非有趣之人,肯定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鲁迅先生不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本人也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来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有修改)(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2)由于编辑失误,第四段第一句话不小心被删除了,请你试着恢复这一句话。
    (3)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本文论据,你建议放在第几段?并阐述你的理由。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放在第
     
    段理由:
     

    (4)读了本文后,你们班内同学对“吴敬梓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各执己见,你觉得呢?请结合这篇文章以及你对吴敬梓的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发布:2024/10/9 13:0:2组卷:7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