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这两段文字出自《列子列子》(书名),这部著作中有很多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辨日两小儿辨日》等。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杂然相许赞同赞同
②焉置土石哪里哪里
③始龀换牙换牙
④山之一毛草木草木
(3)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4)选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出一种,并指出其作用。
(5)“愚公移山”结局,山并不是愚公直接移走的,但为什么他移山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依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日新月异的当代,是否已经不需要愚公精神了?请写出理由。
【考点】写法技巧.
【答案】列子;两小儿辨日;赞同;哪里;换牙;草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21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之奈何?”咎犯曰:“战陈②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晋国的大臣。②战陈:借指作战。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②不辩礼义
③雍季对曰
④辞咎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3)【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2引用:3难度:0.6 -
2.《鱼我所欲也》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7引用:4难度:0.7 -
3.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
C.是则可矣/不知木兰是女郎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