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古诗文阅读。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那?”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口,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选自马援《诚兄子严敦书》)[注释]①勒兵:用兵法指挥军队。②戟:古代一种兵器。③约束既布:号令已经交待清 楚。④铁钺:古代一种刑具。⑤鼓之右:击鼓传令,使她们向右。⑥不如法:不依照号令做。⑦且:将要。⑧趣:急忙,赶快。⑨徇:巡地示众。⑩中规矩绳墨:符合圆规、曲尺、墨线,这里比方军队纪律。
(1)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A.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B.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C.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D.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C

A.上自 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无何 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C.趣使使下令曰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于是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与朱元思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约束不明,中令不熟,将之罪也。
(4)【甲】文作者写霸上、棘门,目的是用①
对比(衬托)
对比(衬托)
的手法突出驻守细柳的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文帝劳军离开细柳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②
不迎接皇帝,对皇帝不敬(只行军礼等)
不迎接皇帝,对皇帝不敬(只行军礼等)
而惊恐,也可能是群臣为文帝③
深明大义、宽容、明智(不但不怪罪,反而对他表示敬意和称赞)
深明大义、宽容、明智(不但不怪罪,反而对他表示敬意和称赞)
而感到意外。【乙】文作者用孙武治军统兵的事例,表现他是一个④
善于治军,军纪严明,精通兵法,为人刚直
善于治军,军纪严明,精通兵法,为人刚直
的军事天才。
(5)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蕴含着汉文帝和吴王怎样的语气和情感。
①至于亚夫,可得而犯
②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

【答案】A;C;对比(衬托);不迎接皇帝,对皇帝不敬(只行军礼等);深明大义、宽容、明智(不但不怪罪,反而对他表示敬意和称赞);善于治军,军纪严明,精通兵法,为人刚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1 13:0:9组卷:31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和合:和睦同心。②禁止:有禁则止,听从命令的意思。③春夏以水: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④几何顷:有多久。⑤庳车:矮车,车的底座低。⑥梱:门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施教民,上下和合(引导)
    B.半岁(过了)
    C.百姓不便,皆其业(放弃)
    D.民皆其生(快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月楚相 身死而不受
    B.王为庳车不便马 头抢地尔
    C.虞丘相进之楚庄王 先生坐!何至
    D.下令三日市复如故 出淤泥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4)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对孙叔敖为政作简要评价。

    发布:2024/12/26 23:0:1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B.子未学礼乎?丈夫之也。 冠:行冠礼。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在意。
    D.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徒跣:赤脚走在路上。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B.得志,与民由之——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但又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3)下面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出处不同。甲文出自《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的著作;乙文出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B.甲乙两文的内容不同。甲文是讨论“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孟子针对景春的观点,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乙文写的是安陵君面对强泰企图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骗局,而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表现了安陵君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C.甲乙两文的写作方法不同。甲文用的是议论文的笔法,先就景春提出的“大丈夫”的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乙文用的是小说的笔法,先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原因,再写他出使秦国,和秦王作斗争的经过,最后取得了胜利。
    D.甲乙两文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孟子看来,“大丈夫”具有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的因素所迷乱、动摇和屈服的气概,唐雎也具有勇敢、责任和担当的国士情怀,这些意志和精神我们都应该发扬光大。

    发布:2024/12/19 1:30:1组卷:201引用:4难度:0.7
  • 3.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 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 事,因益信。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释】: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1)联系已有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词语已有词语积累
    ①长而
     
    求精 
    ②木兰易男装
     
    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鞍马
     
    愿为鞍马(《木兰诗》)
    黑山
     
    关山若飞(《木兰诗》)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表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词语古代汉语词典义项(部分)
    习骑
     
    ①数量少,缺少。②消减,减少。③年幼,年轻。
    ②木兰乃男装
     
    ①换。②改变。③容易。
    黄河
     
    ①逆水流而上。②面向,向着。
    十有二年
     
    ①凡是。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
    (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值 可 汗 点 兵 因 其 父 名 在 军 书 与 同 里 诸 少 年 皆 次 当 行。
    (4)如何理解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结合《木兰从军》内容,简要概述。
    (5)诗、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26 19:3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