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校进行了一次视力大检查,卫生班长小明发现班里近视眼的同学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近视呢?他对此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和几名同学一起,在校内外对近视眼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因素很多,主要有:
视距近:青少年由于眼的调节力很强,所以对近距离甚至眼前的字、物都能看清楚,这样他们就不自觉地经常处于近距离工作状态,使眼睛持续高度调节,促成近视的形成。
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形成近视。
学习环境不良:如,看书光线过强或过弱,致使眼的调节负担加重,导致近视。
看电视方法不当:看电视没有节制,距电视过近,室内光线明暗不均,这些都可加重眼睛的疲劳,促成近视。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是形成近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遗传因素: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3)眼睛近视危害严重:
近视眼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个人特长爱好的发展,影响青少年的前途,连上学填报考志愿都受制约。
近视眼比正常人的眼更容易出现疲劳,经常出现眼干、眼涩、眼痒、眼胀、视力模糊等症状。
近视眼会引起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可能性越大。这些并发症有:1视网膜脱离、2白内障、3黄斑变性和黄斑出血、4玻璃体液化变性(飞蚊症)、5青光眼、6斜视弱视等。(4)初一级部近视眼人数的比例为43%,初二级部为49.6%,初三级部为53.9%,并且还在迅速增长。(5)小明他们从书中知道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
请你根据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视网膜之前,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措施:近视者应该戴凹凹透镜,利用此透镜对光线的发散发散作用,可以减弱眼睛本身折光能力,使图象聚焦在人眼的视网膜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3.现有一度数为2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0.5m0.5m。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戴上近视镜矫正后的成像情况。请写出实验器材、装置和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纸盒、蜡烛、白纸凸透镜、凹透镜、纸盒、蜡烛、白纸;
装置:首先把纸盒截成两段,再套在一起,作为“眼球”,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首先把纸盒截成两段,再套在一起,作为“眼球”,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
实验步骤:(1)近视眼的模拟实验:把带凸透镜的一面朝向点燃的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再拉长纸盒,模拟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看到白纸上蜡烛火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说明“眼睛”已经“近视”了(1)近视眼的模拟实验:把带凸透镜的一面朝向点燃的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再拉长纸盒,模拟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看到白纸上蜡烛火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说明“眼睛”已经“近视”了。
5小明家的桌面太光滑了,晚上开灯学习,总感到桌面反光刺眼。小明怕因此造成近视,你能想办法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办法:铺上桌布铺上桌布;
理由:灯光在桌布上发生漫反射,使射到眼睛里的光减弱灯光在桌布上发生漫反射,使射到眼睛里的光减弱。
6、假如你是一名“护眼小博士”,要给小学生预防近视眼提几条建议,你准备给他们提些什么建议?请你写出2条。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
【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答案】视网膜;凹;发散;视网膜;0.5m;凸透镜、凹透镜、纸盒、蜡烛、白纸;首先把纸盒截成两段,再套在一起,作为“眼球”,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1)近视眼的模拟实验:把带凸透镜的一面朝向点燃的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再拉长纸盒,模拟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看到白纸上蜡烛火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说明“眼睛”已经“近视”了;铺上桌布;灯光在桌布上发生漫反射,使射到眼睛里的光减弱
再把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一端上,作为“晶状体和角膜”,
把白纸固定在纸盒的另一端,作为“视网膜”;(1)近视眼的模拟实验:把带凸透镜的一面朝向点燃的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再拉长纸盒,模拟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看到白纸上蜡烛火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说明“眼睛”已经“近视”了;铺上桌布;灯光在桌布上发生漫反射,使射到眼睛里的光减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下面是“梦想组”和“创新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的过程:
(1)“创新组”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更清楚,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他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 (选填“大”或“小”)。
(2)下表是“梦想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小孔的形状 □ 〇 Δ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光斑形状 小 孔 距 地10cm时 □ □ □ 〇 〇 〇 Δ Δ Δ 小 孔 距 地2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Δ Δ 小 孔 距 地4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Δ Δ 小 孔 距 地80cm时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Δ 小 孔 距 地12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 孔 距 地20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①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80厘米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发布:2024/10/24 16:0:1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2.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为了探究像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的 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 ;
(2)若将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选填“清晰”或“模糊”);
(3)甲、乙两图是探究像的形状与 的关系;
(4)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布:2024/10/24 18:0:2组卷:86引用:1难度:0.5 -
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明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A/B)端是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1)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小明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不变/变小),且所成的像是物体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后来,小明拿掉圆筒上的光屏,仍然像刚才那样观察,他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像。
(3)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
②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 ,像的大小 。发布:2024/12/23 20:0:2组卷:251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