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的影响
小华发现妈妈做馒头、面包时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而制作米酒时用的却是根霉。为什么做米酒不用酵母菌呢?陈老师了解到小华的疑惑后,组织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均进行了如下探究(甲、乙两组所用器具均相同且清洁):
组别 | 甲 | 乙 |
菌种 | 酵母菌(2克) | 根霉(2克) |
原料 | 糯米(500克) | 糯米(500克) |
过程 | 糯米浸泡24小时→蒸熟→淋凉开水,晾至室温→加入相应菌种并搅拌均匀→装进相应容器并加盖→置于30℃环境中→2天后,由至少3人同时观察、品尝 | |
结果 | 酒味很淡,甜味不明显 | 酒味浓郁、甜味明显 |
(1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菌种
菌种
。(2)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
两组所用器具相同;两组的菌种用量相等
两组所用器具相同;两组的菌种用量相等
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3)为什么观察、品尝,需至少由3人进行?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小华终于明白,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好选择
根霉
根霉
。(5)本探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
(选填: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6)小华想观察一下酵母菌,于是在实验后,从甲组容器内取少许液体,制成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开始他怎么也看不到酵母菌,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看到一些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的a是酵母菌进行
出芽
出芽
生殖形成的芽体;而b 液泡
液泡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个透亮的“小滴”。你推测开始小华操作显微镜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没有对好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没有对好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等。 (任答其中两种即可,其他合理亦可)【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菌种;两组所用器具相同;两组的菌种用量相等;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霉;发酵技术;出芽;液泡;没有对好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71引用:4难度:0.2
相似题
-
1.如图所示,保存不当的面包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操作 恒温培养(1周) 实验结果 甲 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四块面包片分别放入四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经过高温处理后待用。 加入少量清水,将瓶口塞紧 25℃ 发霉 乙 加入少量清水,将瓶口塞紧 5℃ 不发霉 丙 不加清水,将瓶口塞紧 25℃ 不发微 丁 不加清水,将瓶口塞紧 5℃ 不发得
(2)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对比
(4)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发布:2025/1/16 8:0:1组卷:4引用:0难度:0.5 -
2.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于是,他打算做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做:(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 ③纱布)
(1)提出问题:腐烂猪肉上的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相同的A、B玻璃碗中,A 碗的碗口覆盖有纱布,B碗碗口要
(4)实施计划:(略)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以上实验设置的变量是发布:2025/1/17 8:0:2组卷:8引用:2难度:0.3 -
3.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张宁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③纱布)
(1)提出问题:腐烂肉上的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A、B玻璃碗中,A碗碗口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发布:2025/1/17 8:0:2组卷:7引用:1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