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注释】①卫律:与下文的“胜”“惠”“虞常”都是人名。②其事:指虞常与张胜私下交易谋反归汉一事。③左伊秩訾:匈奴的王号。④受辞:受讯。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岂不大丈夫 诚:
真正,确实
真正,确实
②往之 女:
同“汝”,你
同“汝”,你
使卫律治其事 使:
皆降之 宜:
应当
应当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乙文苏武的行为符合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简要分析。

【考点】文言翻译
【答案】真正,确实;同“汝”,你;派;应当;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3 3:0:1组卷:75引用:5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盛饭食的器皿。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B.甚矣,汝之不 惠:同“慧”,聪明
    C.贫者于富者曰 语:语言
    D.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不已也 一贫,其一富
    B.山不加增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C.残年余力 告富者
    D.吾欲南海 已而细柳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2024/12/5 0:30:1组卷:64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缝。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山行之极
     

    ②所既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本文主要描写第五泄的特点,文中为什么要写到游人“犹不忍去”?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12/4 14:30:2组卷:197引用:2难度:0.8
  • 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1)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去之(放弃) 陈(攻打,进攻)
    B.寡助之(极点) 民怨矣(国君,君主)
    C.亲戚之(“畔”同“叛”,背叛) 高(外城)
    D.三里之(城:城墙) 陈可也(取:夺取)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助 兵伐
    B.民力罢意 无法家拂士
    C.环攻之 遣之
    D.天下之所顺 顺为正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观点。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B.甲文先用守城而不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从攻城而不胜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C.乙文中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
    D.两篇文章均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得人和”即“得道”,“得道”则“战必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而  蓄  积  多  赋  敛  重  也  则  民  怨  上  矣

    发布:2024/12/5 11:30:1组卷:122引用:2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