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80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
(2)苏轼《赤壁赋》中“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发布:2024/12/31 23:30:1组卷:6引用:2难度:0.980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23:30:1组卷:121引用:8难度:0.980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23:30:1组卷:144引用:4难度:0.780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重题郑氏东亭①
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②。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注]①此诗咏洛阳郑驸马园亭,作于天宝三年(744年)。杜甫身处洛阳,刚刚成家,诗才渐为人知。②水衣:此处指水生苔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可知,东亭建于山水之间,景美野旷,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身份不凡。
B.首联写亭子周围景色,融情入景,以“秋日乱”三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忧。
C.颈联写动景,一“跃”一“归”,勾勒点染出鱼的跳脱活泼和苍鹰回巢的急切。
D.尾联写诗人游罢山亭后,于黄昏策马奔驰,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意境。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时说“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对这一说法你怎样理解?请联系诗歌的颔联作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1引用:8难度:0.680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赵所长
汪曾祺 一九六一年夏天,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来一位新所长,姓赵。所里很多工人都知道他。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一个武工队长,常在这一带活动。老人们都说他“低头有计”,传诵着关于他的一些传奇性的故事。他的左太阳穴有一块圆形的伤疤,一咬东西就闪闪发亮。这是当年的枪伤。
他是骑了一辆自己装了马达的自行车来上任的,还不失当年武工队长的风度。他一来,就下地干活。在大田、果园、菜园、苗圃,都干了几天。他一边干活,工人一边拿眼睛瞄着他。结论是:“赵所长的农活——啧啧啧!”他跟工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不分彼此。工人跟他也无拘无束,无话不谈。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所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
干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活,他把所里历年的总结、重要的会议记录都找来,关起门看了十几天,校出了少错字。然后,到科研人员的家里挨门拜访。访问了俊哥儿李。
看见老李屋里摆了好些凳子,知道他那些攻谷子低产关的农民朋友要来,老赵就留下来听了半天他们的座谈会。中午,他捧了一个串门大碗,盛了一碗高粱米饭,夹了几个腌辣椒和大家一同吃了饭。饭后,他问:“他们的饭钱是怎么算的?”老李说:“他们是我请来的客人。”——“这怎么行?”他转身就跑到总务处,“这钱以后由公家报。出在什么项目里,你们研究!”
访问了早稻田。
“张老,张老!我来看看您,不打搅吗?”
“欢迎,欢迎,不打搅,不打搅。”
“我来拜师了。”
“不敢当。如果有什么关于水稻的普通的问题……”
“水稻我也想学。我是想来向您学日语。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工作需要,我学了点日语,——那时要经常跟鬼子打交道嘛,现在几乎全忘光了。我想拾起来,就来找您这位早稻田了!”
“我不是早稻田毕业的。”
张老是个水稻专家,每天起得最早,一起来就到水稻试验田去。他是日本留学生。有一些老工人听说日本有个早稻田大学,就不管他是不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派给他一个“早稻田”的外号。
赵所长把“早稻田”的来由告诉早稻田,这位老科学家第一次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外号,他哈哈大笑:“我乐于接受这个外号。我认为这是对我个人工作的很高的评价。”
赵所长问张老工作中有什么困难。
“我需要一个助手。”
“您看谁合适?”
“沈沅。”
“还需要什么?”——“需要一个柜子。”
“对!您看看我的这些资料!”
“柜子,马上可以解决,半个小时之内就给您送来。沈沅的问题,等我了解一下。”
沈沅正在菜地里收蔓菁。
“哎,沈沅!赵所长叫你上他屋里去一趟。”
“知道啦。”
什么事呢?她微微觉得有点不安,在大渠里慢慢地洗了手,慢慢地往回走。
所长不在屋。门开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趴在桌上画小人。
孩子听见有人进屋,并不回头,还是继续画小人。
“您是沈阿姨吗?爸爸说,他去接一个电话,请您等一等,他一会儿就回来。您请坐。”
孩子的声音像花瓣。她的有点紧张的心情完全松弛了下来。她看了看新所长的屋子。
墙上挂着一把剑——一件真正的古代的兵器,不是舞台上和杂技团用的那种镀镍的道具。鲨鱼皮的剑鞘,剑柄和吞口都镂着细花。
一张书桌。桌上有好些书。一套《毛选》、很多农业科技书:作物栽培学、土壤、植保、果树栽培概论、马铃薯晚疫病……两本《古文观止》、一套《唐诗别裁》、一套装在蓝布套里的影印的《楚辞集注》、一本崭新的《日语初阶》。桌角放着一摞杂志,面上盖着一本《农大学报》的油印本:《京西水稻调查——沈沅》。
一个深深的紫红砂盆,里面养着一块拳头大的上水石,盖着毛茸茸的一层厚厚的绿苔,长出一棵一点点大,只有七八个叶子的虎耳草,紫红的盆,碧绿的苔,墨蓝色的虎耳草的圆叶,淡白的叶纹。沈沅不禁失声赞叹:“真好看!”
“好看吗?——送你!”
“……赵所长,您找我?”
“你这篇《京西水稻调查》,写得不错呀!有材料,有见解,文笔也好。科学论文,也要讲究一点文笔文如其人!朴素,准确,清秀。——你这样看着我,是说我这个打仗出身的人不该谈论文章风格吗?”
“……您不像个所长。”
“所长?所长是什么?——大概是从七品!——这是一篇俄文资料,张老想请你翻译出来。”
沈沅接过一本俄文杂志,说:“我现在能做这样的事吗?”
“我这个人,存不住话。告诉你,报告已经写上去了,估计不会有问题。本来可以晚几天告诉你,何必早一天告诉你,让你高兴高兴,不好吗?有的同志,办事总是那么拖拉。他不知道,人家是度日如年呀!——祝贺你!”他伸出手来。
沈沅握着他的温暖的手,眼睛湿了。
(节选自汪曾祺《寂寞与温暖》,有删改)文本二:
不少朋友在追忆汪曾祺的文字里,都说起他为人的随和、恬淡,为文时也体现了心闲气定的风格。这是不错的。
一个大半生处于乱世的人,怎么能做到时时处处心闲气定?我在他的《跑警报》里找到一点解释:“他们(按指日本侵略者)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节选自邵燕祥《汪曾祺小记》)(1)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了很多省略问答提示的精练对话,这些对话既展示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又自然地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B.关于张老“早稻田”外号的来由,作者运用了插叙手法,前后衔接自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也使张老的形象更生动。
C.“孩子的声音像花瓣”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刻画出孩子声音的美好,是为表现出孩子正处于花朵般的年纪,心地单纯、娇美可爱。
D.文本一的小说语言风格符合文本二中提到的汪曾祺“为文时也体现了心闲气定的风格”,朴素凝练的语言将人情世故叙写得有滋有味。
(2)《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进贾府,借黛玉之眼传出荣国府种种。请结合文本一,分析文中是借助哪几双眼睛传出赵所长的形象的。
(3)文本二中提到:“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请结合文本一说明赵所长身上的“儒道互补”精神。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580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2)《登岳阳楼》中的“
(3)古诗词中常以成双入对之物反衬作者或抒情主人公孤寂之情,如“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5引用:4难度:0.580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遣兴
陆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竞是吾身得自由。[注]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2)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29引用:6难度:0.680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具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B.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D.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善”与“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秦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C.“群臣闻见者毕贺”与“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文言句式相同。
D.“过听于张仪”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过”字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想要发兵攻打齐国,忌惮于齐、楚两国的关系不敢攻打,于是张仪请求秦王准备好车马和金钱,准备亲自去游说楚王闭关绝齐。
B.张仪在拜见楚王时,提出了献上方圆六百里商于土地让楚王断绝齐、楚两国关系的策略。楚王最终被张仪打动,听信了张仪的话。
C.楚国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时,张仪竟然用装病不上朝的办法躲避,在证实楚、齐两国确实断交以后,张仪才勉强出来接见这位楚国的将军。
D.楚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不听陈轸的忠谏,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军被秦、齐、韩三国联军在杜陵打得惨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
②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5)当楚王欲兴师伐秦时,陈轸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9引用:3难度:0.580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饮食不只是针对一顿饭而言的。所谓健康饮食,是指一个人摄取的所有饮食是否符合人体的需求——需要得多,就吃得多;需要得少,就吃得少。微博认为只有“整体的食谱”,才能谈得上健康还是不健康。这个整体,至少是针对一天而言,甚至是可以几天为时间范围的。所以,① ,意义很有限。
好好吃的根本,是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而不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一日三餐。通常所说的“垃圾食品”,其实并不是含“有毒有害”成分,而是它们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人们很容易获得,② 。同样,所谓的“健康食品”也并不是含有什么神奇的健康成分,而是它们富含的营养成分往往在许多人的饮食中有所欠缺。
我们在进食时,如果能在其他食物中补充营养,“不健康食物”也可成为健康饮食的组成部分。因为,除了这顿午餐,③ 。只要在其他那几顿饭中注意补上蔬菜、水果、粗粮,注意控制盐和糖,也完全可以构成健康饮食。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3引用:6难度:0.78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实,结得愈小。
(冰心)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
(网络热句)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奋斗和实干都是筑梦圆梦的底色。
(《人民日报》)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5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