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 261.(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指的是
     
     
     

    (2)《论语》是记录
     
    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
     
    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4)
     
    ,金石可镂。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6)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7)杜甫登上
     
    时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发布:2025/1/3 7:3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62.(1)课文《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简•爱》的作者是
     
    (人名)。
    (2)《西游记》中,唐僧三打白骨精,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
     
    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3)
     
    ,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4)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5)《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美景的句子:“
     
     
    。”
    (6)《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
    (8)《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63.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斗争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先说化学。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量子化学,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使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计算化学。从前人们认为化学就是用些瓶瓶罐罐做试验。现在由于掌握了物质世界里头的原子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靠电子计算机去计算。有朝一日化学研究会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到那时做化学试验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计算的结果而已。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1)下列对选文内容说明不正确的是 
     

    A.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B.应用科学和基础学科的关系。
    C.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对物理、数学的依赖。
    D.天文学上研究看不见的频段时,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
    (2)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A.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从纵的方面研究,表现在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B.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这”指代的内容一样。
    C.现代化学研究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
    D.“黑洞”,其实不是洞,是不发光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
    (3)关于选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阐述不正确的是
     

    A.对物理、数学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既简略又突出重点。
    B.对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将复杂的事理说清楚。
    C.“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中借助打比方形象地表达出了星的爆发的特点。
    D.“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有说服力。
    (4)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后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
    B.“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指的是中子星和“黑洞”。
    C.说明清楚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轮廓和内部层次。
    D.强调物理和数学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根本的基础学科这一核心问题。
    (5)下列关于全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课文主体部分依次介绍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化学的发展,解说与物理、数学的密切关系,这是按照新兴学科出现的顺序排列的。
    B.课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递进、条分缕析”的写法。
    C.课文始终从纵横两个方面,指出现代自然科学“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的原因所在。
    D.课文语言准确严谨,平实通俗,生动形象。

    发布:2025/1/3 7: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64.一幅奇妙的肖像,我见了不能不感动的,说出托尔斯泰在这时代所感的痛苦。他是正面坐着,交叉着手臂,穿着农夫的衣服;他的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还是黑的,他的胡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鼻子,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多少温和良善啊!它们看得你那么透彻。它们不啻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划着深刻的线条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很强,准备战斗。
          他有他英雄式的逻辑:
    “我时常听到下面这种议论,觉得非常错异:‘是的,在理论上的确不错;但在实际上又将如何?’仿佛理论只是会话上必须的美丽的辞句,可绝不是要把它适合实际的!……至于我,只要我懂得了我所思索的事情,我再不能不依了我所了解的情形而做。”
          他开始以照相一般准确的手法,把莫斯科的惨状照他在参观穷人区域与夜间栖留所里所见的情形描写下来。他确信,这不复是,如他最初所信的那样,可以用金钱来拯救这些不幸者的,因为他们多少受着都市的毒害。于是,他勇敢地寻求灾祸的由来。一层进一层,渐渐地发现了连锁似的负责者。最初是富人,与富人们该诅咒的奢侈的享受,使人眩惑,以至堕落。继之是普遍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欲。——其次是国家,为强项的人剥削其他部分的人类所造成的残忍的总体。——教会更从旁助纣为虐。科学与艺术又是同谋犯……这一切罪恶的武器,怎样能把它们打倒呢?第一要使自己不再成为造成罪恶的共犯。不参加剥削人类的工作。放弃金钱与田产,不为国家服务。
          但这还不够,更应当“不说谎”,不惧怕真理。应当“忏悔”,排斥与教育同时种根的骄傲。末了,应当“用自己的手劳作”。“以你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你的面包”这是第一条最主要的诫条。托尔斯泰为预先答复特殊阶级的嘲笑起见,说肉体的劳作决不会摧残灵智的力量,反而助它发展,适应本性的正常的需要。健康只会因之更加增进,艺术也因之进步。而且,它更能促进人类的团结。
    (选自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1)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的迷失。
    B.托尔斯泰的归宿在民众身上。
    C.托尔斯泰的战斗。
    D.托尔斯泰的忏悔。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的肖像,是托尔斯泰心灵挣扎直接内显化的展示。
    B.托尔斯泰的实践观是理论所在,实践所在,我心所向,我行所在。
    C.“照相一般准确的手法”是指托尔斯泰采用自然主义照镜子的方法,直面丑恶。
    D.托尔斯泰发现罪恶的真相,需要犀利的眼光,还需要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3)下列不属于托尔斯泰斗争的表现的是
     

    A.探索社会不公的源泉。
    B.用作品反映民众疾苦。
    C.放弃金钱与田产,不为国家服务。
    D.不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
    (4)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勇敢地发现了造成罪恶的原因,并坚决地退出了制造罪恶的同谋的行列。
    B.托尔斯泰认为,应当“忏悔”,排斥与教育同时种根的骄傲,这是第一条最主要的诫条。
    C.托尔斯泰勇敢地背离了自己原有的阶层受到了特殊阶层的不解和嘲笑。
    D.托尔斯泰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的意义,并以此使身体、精神、艺术得到进步。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65.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66.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6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6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铸乎?街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节选自《陶渊明集》)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饮辄尽,在必醉 (期:动词,希望)
    B.环萧然,不蔽风日 (堵:名词,土墙)
    C.酒意,急索画 (嗔:动词,显得不高兴)
    D.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 (脱:动词,解脱)
    (2)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置酒招之 弃甲曳兵
    B.不戚戚贫贱 燕王敬结
    C.卷入旁室 度我至军中,公
    D.余感其宿昔 铿然有声者
    (3)对文中面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B.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C.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D.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发布:2025/1/3 7:30:1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69.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7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远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穿衣的需要,出路何在?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钱宝钧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如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成为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检测仪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洲际导弹”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为洲际导弹编织“防护服”——“航天级高纯黏胶基碳纤维”制造。难关攻克不下,导弹就上不了天。潘鼎决定勇挑重担,带领课题组改用新的碳丝路线来研制产品。
          说起当年的困难,后继者陈惠芳仍深有感触;“当年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三无’,一无研究资料和基础,二无场地,三无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在艰苦卓绝的科研条件下苦战多年后,潘鼎团队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黏胶基碳纤维,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陈惠芳研究员从潘鼎手上接过接力棒后,把科研方向瞄准“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她要让中国高性能硬纤维更“强”。她介绍,高性能碳纤维是个“好东西”,但是碳纤维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且核心技术被日、美等国严密封锁,我国碳纤维市场长期处于被进口产品垄断的状态,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着我国碳纤维的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惠芳科研团队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干喷湿纺。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主流工艺,但也是碳纤维行业公认的难以突破的纺丝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仅有日本的个别公司掌握这一工艺。
          如今我国首个采用于喷湿纺工艺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陈惠芳表示,高性能碳纤维要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依旧需要不断地技术攻关,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10月版,记者王烨捷,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我国碳纤维研究发展存在的困难的是
     

    A.研发投人高、周期长,也缺乏合适的研发场地。
    B.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
    C.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D.无研究资料和基础,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2)下列对文中“干喷湿纺“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干唢湿纺技术是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
    B.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首要工艺。
    C.干喷湿纺工艺并非陈惠芳团队独立研发完成。
    D.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3)下列对文本语言和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风格朴素。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我国碳纤维的研究发展。
    C.本文议论,说明和记叙相结合,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第三段中“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中“关键性”强调其重要性。

    发布:2025/1/3 7:3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