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9组卷:1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汉代朝廷领行为七十岁老人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并将其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物。杖本身可辅助老人行走,还可防身。《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这说明汉代(  )
    发布:2024/7/19组卷:2引用:3难度:0.5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种种社会福利与互助的措施,其中仓储制度历史最为悠久,其目的在于储粮备荒,汉代首创常平仓,隋代出现义仓。唐宋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社会愈加复杂,福利与互助措施也随之增加,南宋朱熹创设民间社仓而使三仓具备,沿用至清仍不表。
    南北朝以来,政府设有恤养老幼贫疾的机构,唐代政府设有福田院与悲田院,收容老病孤寡之人。宋代对于生、老、病、死均有独立的福利机构,形成了一个广大的社会福利网,并为元明清所继承,而且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1)据材料,指出唐宋以来社会救济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并说明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发布:2024/7/23组卷:2引用:1难度:0.5
  • 菁优网3.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发展了先秦以来的“鸠杖”习俗并加以制度化。如图是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养老图》画像砖,描述了戴冠的官员向持有鸠杖的老者进奉食物的画面。据此可知,汉代(  )
    发布:2024/7/25组卷:3引用:6难度:0.6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