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3 8:0:9组卷: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西汉时,每个编户农民在役龄期内,必须承担两年兵役,一年参加地方部队,称为“正卒”;一年到京师宿卫或边地戍守,称为“卫士”或“戍卒”。到了东汉,正卒之役和卫士之役兵员缩减,戍卒之役被募兵、刑徒兵和附属少数民族兵所取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发布:2024/10/19 2:0:2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从春秋末期的“初税亩”,到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再到明代的“一条鞭法”及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下列关于赋税制度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0/22 3:0:1组卷:9引用:2难度:0.5
  • 3.如表是唐宋税收情况比较表,对表中唐宋税收的差异解释合理的是(  )
    唐宋税收情况比较
    数额
    时间
    岁入票 岁入布绢帛 税钱(万贯) 间接税(万贯) 估算总值(万贯) 计账户数(户) 垦田数(亿亩)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唐天宝年间(742~756)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2170 890余万 6.2
    熙宁十年(1077) 1788 1252 267 133 564 4248 6198 1788余万 4.6
    (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
    发布:2024/10/19 1:0:1组卷:1引用:2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