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戈特舍德(1700-1766 年)在创作上强调理性,给文学加上条规。他的舞台剧《濒死的卡托》是按其规则创作的样板作品。作品中反抗暴力受到赞美,热爱自由受到歌颂,但是缺少丰富想象和形象化的美。由此可见(  )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9组卷:1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18世纪以来,法国女性卷入革命旋涡,为新制度、新世界游行示威、请愿,部分女性开始要求并争取公民权和受教育权。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发布:2024/7/27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  )
    发布:2024/7/27组卷:21引用:11难度:0.6
  • 3.中英在近代历史上都出现过“阅读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从19世纪开始兴起“阅读革命”,越来越多的女性、儿童及工人阶级进行阅读,阅读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报纸、期刊及廉价书丰富了大众的阅读;咖啡馆、私人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都为民众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而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对少量书籍的深入朗读向普遍浏览大量世俗文学转变。
    一一摘编自《19世纪英国大众阅读的兴起》材料二:中国近代“阅读革命”的发展历程
    时间 主体 主张
    1897年 梁启超 批判旧学囿于科举、偏于“记诵”等弊端,继而引出先“悟性”后“记性”的大段议论。梁启超提出“悟性”先于“记性”之说,以传教士的中文教育论说为其直接源头。他还可能还受到了斯宾塞教育论的启悟,斯氏主张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划分知识等级,提倡“有用”的科学教育,反对“无用”的古典语文学教育。
    1901年 张之洞
    刘坤一
    规定“十二岁以上入小学校,习普通学,兼习五经”,亦强调“先讲解,后记诵”之法。
    1904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 首创为教科书配套分科“教授法”的模式,此类配套教科书的分科教授法,同样是以“讲授”为中心。
    ——整理自《从“记诵”到“讲授”?——清末文教转型中的“读书革命”》(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19世纪中英两国“阅读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中外交流的角度,说明中英两国“阅读革命”的联系。
    发布:2024/7/27组卷:1引用:1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